电子报
电子报
- 第1084期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


  本报讯 2月26日下午,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学校党政领导、院士、省特级专家、全体中层干部、校级直属研究机构、校机关直属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蔡袁强主持会议。
  会上,蔡袁强作了题为《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报告。
  蔡袁强指出,2019年既是开局之年,也是攻坚之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量大面广,十分繁重。学校要围绕第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紧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区域重大需求,聚焦生命健康、绿色石化、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我省未来技术、未来产业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传统优势学科转型升级、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学校要在推进落实好各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要求,在问题和短板上继续攻坚克难,确保有新的成效和新的突破。
  蔡袁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奏响“狠抓落实、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工作主旋律,为学校实现新一轮内涵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要坚持改革创新,在精准施策中提高效能、激发活力;坚持聚力主攻,在问题导向中解决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突出矛盾;坚持固优培新,在对接需求中提高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以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新进展、新成效、新成就,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蔡袁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从精神状态和治理方法的角度,与在座同志畅谈“压力与动力”“制度与文化”两个话题。
  蔡袁强强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和正确地认识学校当前发展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外部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要着力打破视野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更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当前最突出、最核心的还是人才队伍的问题。我们全校师生应对压力要有充足的能力储备、科学的工作方法、高昂的精神状态,要用好压力和动力的辩证法,化压力为动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蔡袁强认为,要形成别具特色、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大学文化,必须首先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强力带动,形成约定俗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规则,进而跃升为精神层次的文化,真正实现文化浸润的治理效果。他指出,当前,学校事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在内的各项制度改革也进入了深水期,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压力和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元和直接。在这一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用好“制度”和“文化”这两个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症下药,逐步从制度规范走向文化浸润,着力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在谈到如何用好“制度”和“文化”两个抓手时,蔡袁强指出,首先,刚性的制度约束仍然是当前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鞭策和约束,用制度管理的“刚性”来规范每一位教师的底线行为;其次,有效的制度激励是下一步突破的重点和关键,要强化制度激励,让制度充满正面激励力量,构建激励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再次,要强化文化浸润功能,努力为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有效激励提供柔性保障。一方面,制度执行要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主动给基层一线教师创造谋事创业的“软环境”;最后,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引领。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我们要积极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引导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要倡导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探求新知的风尚,践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真诚合作的氛围。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要强化媒体意识、宣传意识。
  会上,校长李小年作了题为《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改革落地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报告。
  李小年指出,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握机遇、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李小年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对学校改革作了深刻阐述。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我们要注重传承性,做好以往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把握时代性,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外部形势发展变化及所需推进的若干方面;从未来的高度来看,我们要遵循规律性,认真扎实做好校内治理改革和2019年重点工作。
  李小年强调,在遵循大学发展规律、推进学校改革落地的认识基础上,2019年要狠抓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以一流本科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全力打造行业精英与领军人才培养基地。要加强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重点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优化专业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创新课堂教学,以“课堂革命”为抓手,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计划;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全力打造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要清楚地认识并且准确把握我国在当前及其未来一段时间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紧密结合,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培育大项目大成果;要建设高等研究院体系,努力打造学术高地;要建设一批高端学科平台,提升科研层次水平。
  三是坚持贡献至上,在服务区域需求和重大战略中全力打造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阵地。要完善工业研究体系,打造服务地方发展的金名片;要对接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提升社会贡献度与影响力。
  四是坚持战略引领,优化学院、学科、专业(学位点)立体布局和部门职能整合。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学位点)的战略布局;要坚持聚焦重点,优化院系立体布局;要坚持高效协同,优化机关部门职能整合。
  五是坚持卓越导向,充分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要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一流师资队伍;要加强梯队建设,着力培养青年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强化分类聘任,激发教师内生动能;要优化聘期考核,凝聚发展合力。
  六是坚持改革驱动,以有效激发办学活力为导向全面深化校内治理体系改革。要以今年干部任期考核调整与全员考核聘任为契机,聚焦治理结构、管理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认真地做好校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效促进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围绕战略目标,完善学院分类发展政策体系;要坚持责权匹配,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
  七是坚持品质服务,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要围绕学校改革驱动的重点,强化资源、服务和文化保障;要破解各种资源瓶颈,实施“品质服务”工程,回应师生员工关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夯实平安校园建设,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是坚持开放办学,利用国际化平台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有效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国际化。
  九是坚持着眼未来,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德清校区搬迁启用工作。
  十是坚持实绩导向,做好新一轮中层干部集中换届工作。
  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学校2018年度选人用人工作、人才工作评议。
  会上,还举行了任期目标责任制2018年度考评颁奖仪式。(党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