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现场
本报讯 学校在迎来40年华诞之际,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党委书记罗海鸥代表学校党委作了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过去十年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学校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标“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开放、全纳、终身、灵活、便捷”的办学理念、“一体两翼三化”的发展战略和“开放办校、技术立校、创新强校、人才兴校、质量荣校”的发展思路,努力使学校实现由大到强的发展。目前,学校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继往开来,向着“国内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迈进。
一、主要工作回顾自2008年召开原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第四次党员大会以来,学校党委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科学谋划,凝聚共识,积极进取,圆满完成党员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一些重大专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化办学的发展新路子。学校获中国现代远程教育(1998-2016年)“终身教育特别贡献奖”。2016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同志两次调研学校,并盛赞学校“已成为广东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十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绩。
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落实党委党建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改进群团及统战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一是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提出“一体两翼三化”战略,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二是推动学校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学校2012年获准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2014年底推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落地,2017年初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三是统筹推动教科研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标准化工程专业是省质量工程示范专业和省技术标准战略项目。社会工作专业获首批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四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走在前列。2017年黄宁生副省长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会上提出了体系建设要求,省教育厅景李虎厅长为19所市级开放大学授牌。牵头研制的《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填补了我国终身教育标准空白。成为“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发起单位。五是有效提升整体发展水平。2008年以来培养各类毕业生58.4万人,现有在校生29.2万人,办学规模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统筹推进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干部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干部培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党管人才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08年以来,获评全国和广东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共25人。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学校事业保驾护航。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部署要求;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和深化“三转”。筑牢防腐拒变防线,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成立监察工作委员会。落实廉政谈话教育制度,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校园生态绿化与人文景观建设,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回顾十年的工作,我们对办好学校有五点体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根本出发点;体系办学是根本依靠;艰苦奋斗是根本作风。
二、确立“开放办校、技术立校、创新强校、人才兴校、质量荣校”发展思路,实现学校由大到强的发展
坚持开放办校,提高办学站位,使学校在与一流教育资源高水平合作办学上强起来。学校深入推进“一体化”办学,推进协同育人,实施中职、高职、本科纵向一体化人才培养,横向贯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加强与国内外开放大学、高水平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合作办学,引进一流教育资源,共建一批高水平合作项目。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开展与港澳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高水平合作。
坚持技术立校,全面实施信息化战略,使学校在服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技术及其运用上强起来。学校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智能化管理体系,建成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新型的“教-学”关系,构建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学习者全时空、个性化、网络化、终身化学习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坚持创新强校,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使学校在形成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上强起来。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加强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实训条件建设;构建中职与专科、高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推进中职学校专业与广东开放大学专科专业一体化衔接,推进高职专业与广东开放大学本科专业一体化衔接;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优质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学习型社会建设、“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立学习型社会研究院、乡村建设学院、工匠学院等特色学院或行业学院;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制度,推动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实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
坚持人才兴校,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目标,使学校教师和干部队伍强起来。学校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人才选聘制度,加大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培力度,2020年实现教授、博士翻番的目标,2023年实现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翻番,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建设担当作为、“敬业+专业”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干部队伍,2023年实现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坚持质量荣校,培育一流成果,使学校的社会教育力和师生获得感强起来。学校加强统筹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向教学、教师一线倾斜。到2023年,省级品牌专业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品牌专业、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发明专利等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要求,建设一批校园文化景观,将校园打造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场所;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促进教职工敬业爱岗、勤奋工作、舒心生活,促进学生好学上进、全面发展、成人成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环境。
三、实施“五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五大工程”,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坚强,政治引领更加突出,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学校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主要包括:实施政治统领工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施思想武装工程,着力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全方位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清风校园工程,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四十华诞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新起点,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改革开放之初“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团结协作,全面落实学校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以新的更大作为谱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
(主要内容摘选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