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肿瘤医院于3月1日正式划转重庆大学直属管理。
3月8日上午,市肿瘤医院划转重庆大学直属管理交接工作会议在肿瘤医院门诊楼会议厅举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党委副书记夏沛,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常务副校长杨丹、副校长刘汉龙,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重庆大学与市肿瘤医院自2017年10月24日开展非直属合作共建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深度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肿瘤医院已有2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博士生导师、20名专家被聘为学校硕士生导师。学校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专门增设了医工合作项目,鼓励支持学校教师与医院专家联合开展医工融合基础研究。同时,大力推进高水平医学学科平台建设,并成立了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
黄明会在讲话中说,市肿瘤医院划转为重庆大学直属管理,实现了一流医院与一流大学的强强联合,将有力支持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有力促进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他表示,市卫生健康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肿瘤医院建设和发展,一如既往地在规划和政策方面继续支持,一如既往地保持原有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变,共同努力将肿瘤医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医院。
张宗益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将以肿瘤医院划转回归为契机,全面发力医学学科建设,创新和完善有关制度机制,加快构建医工理文融通、医教研协同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平台、人才等资源,更好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对医院发展的支撑作用,带动医院学科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他强调,学校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主动加强与市卫健委的配合协作,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加快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深化医教研协同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发展进步,助力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永忠表示,肿瘤医院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在融入重庆大学中不断推进医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继续向建设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目标迈进,为重庆市卫生健康和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学静,党委常委、党办主任冯业栋,以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交接工作会。
重庆大学的医学梦
在重庆大学90年的办学历史中,兴办医学一直是重大人的理想和夙愿。早在1929年,《重庆大学组织大纲草案》就提出了包括医科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办学蓝图。
20世纪40年代,重庆大学已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个学院,成为学科门类最齐全、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国立大学之一。当时的重大医学院由“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一手创办,汇聚了陈志潜、谢锡臻、林志靖、黄克维等一批知名的医学专家,为西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时,重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即为肿瘤医院的前身沙磁医院。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重庆大学文、商、法、医等院系被调整到其它高校,其中医学院并入华西大学,部分人员调入沙磁医院。从学校和医院的发展历史看,今天的划转,也是学校恢复发展医学学科后附属医院的回归。
2017年10月24日,重庆大学与沙坪坝区政府及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庆大学附属医院。分别挂牌“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2018年6月,重庆大学正式恢复成立重庆大学医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医学院),并以“高起点、研究型”,通过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切入,逐步布局与完善学科方向,构建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入主流、有特色”,坚持医学牵引、医理工文融汇,发挥工科优势,引领新工科与新医科融合发展。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平台优势,重点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四大学科。
2018年10月21日,重庆大学与两江新区签订医疗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办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两江医院。
随着医学高等研究院(医学院)的成立,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及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逐步集聚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拥有外聘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等高端人才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在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医学公共实验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两大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神经智能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创伤急救研究中心”等医工交叉融合研究平台,除拥有直属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在建)外,还拥有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两江医院(在建)等非直属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