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党委书记张伟在思政教育大讲堂上深情寄语城乡规划专业174班全体同学。
如何让大学生在思政课中有更多获得感,如何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近日,学校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学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
如何让大学生在思政课中有更多获得感,如何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近日,学校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学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
完善顶层设计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郭老师,生物专业是红牌专业吗?”生172-1班同学在思政课互动环节向校长郭善利提出了这一问题。郭善利以自身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耐心地给同学们作出解答:只要不懈努力,没有哪一个专业是红牌专业,每个专业都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3月20日召开的烟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张殿臣指出,要以提高思政课质量为目标,以完善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为基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有更强的思政课获得感。全校党政干部、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形势和工作任务,在全校形成关注思政课、支持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将从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紧扣关键环节
打造铸魂育人的“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打了气、鼓了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栋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0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政课要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2018级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启用新教材。根据新要求结合学院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统一组织教案、建设示范课堂、集体研讨教学内容,注重思想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相互融合。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学院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在线辅助教学、互动式教学。初步建立了青年教师指导、骨干教师讲授示范课、优秀教师说课等教学引领与指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以品牌课程、教学名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带动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目前拥有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舆情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文静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工作室”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获批多项思想政治类教研、科研重点项目。学校持续加强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在线课程上线一年,点击量即达近50万次。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郭老师,生物专业是红牌专业吗?”生172-1班同学在思政课互动环节向校长郭善利提出了这一问题。郭善利以自身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耐心地给同学们作出解答:只要不懈努力,没有哪一个专业是红牌专业,每个专业都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3月20日召开的烟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张殿臣指出,要以提高思政课质量为目标,以完善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为基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有更强的思政课获得感。全校党政干部、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形势和工作任务,在全校形成关注思政课、支持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将从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紧扣关键环节
打造铸魂育人的“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打了气、鼓了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栋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0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政课要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2018级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启用新教材。根据新要求结合学院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统一组织教案、建设示范课堂、集体研讨教学内容,注重思想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相互融合。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学院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在线辅助教学、互动式教学。初步建立了青年教师指导、骨干教师讲授示范课、优秀教师说课等教学引领与指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以品牌课程、教学名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带动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目前拥有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舆情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文静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工作室”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获批多项思想政治类教研、科研重点项目。学校持续加强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在线课程上线一年,点击量即达近50万次。
在创新中提高
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每一位教师尽管研究领域、授课内容不尽相同,但育人的使命是一致的,要在‘学高’和‘身正’上下功夫,努力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于秀国说。《烟台大学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学科专业课融合渗透、实践活动感知体悟和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四位一体”德育模式。建立德育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融合贯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推进的大德育格局。学校要求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以外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仅来自于讲坛宣讲和课堂聆听,还必须把所学所知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践,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接下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青春追梦人!
陈颖 李隽
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每一位教师尽管研究领域、授课内容不尽相同,但育人的使命是一致的,要在‘学高’和‘身正’上下功夫,努力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于秀国说。《烟台大学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学科专业课融合渗透、实践活动感知体悟和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四位一体”德育模式。建立德育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融合贯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推进的大德育格局。学校要求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以外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仅来自于讲坛宣讲和课堂聆听,还必须把所学所知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践,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接下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青春追梦人!
陈颖 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