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华轩)3月3日至3月15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和全国政协委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参会。多家媒体聚焦两位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对两位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
自2003年以来,周洪宇已连续当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主委,为政府建言献策是其职责所在;作为我校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又让他时刻保持着对每一份议案建议的学理追求。今年“两会”,履职全国人大代表16年的周洪宇准备了20份议案,有关教育领域的占到12件,超过半数,包括关爱残疾学生、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呼吁家庭教育法等多项建议。
今年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的龚胜生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教育,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士官生培养质量的提案》《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质量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提案》《关于持续开展精准教育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建议》3份提案。他呼吁长江保护“治未病”,建议通过监测主体明确化、监测内容系统化、监测时间连续化、监测布点网络化、监测技术智能化、监测数据共享化等举措,建设强有力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确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永葆生机。
据我校校友总会不完全统计,本次“两会”至少有32位“华师人”出席。他们认真履职,积极建言,发出了“两会”中的“华师声音”。
“两会”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各分党委(党总支)在保证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师生收看收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学习强国平台客户端等媒体播发(登载)的有关“两会”的各类报道,尤其是“两会”开幕会和闭幕会、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有关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重点内容。
各分党委(党总支)精心组织师生收听收看了有关“两会”的各类报道,并将“两会”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把学习“两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推动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实效。
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也纷纷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收听收看“两会”新闻,了解“两会”盛况,表达对“两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