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
卓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成立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范式,两案例入选“慕课十年典型案例”,我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排名第一
2月3日,由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就瞄准国家急需“高精尖缺”、培养卓越人才等话题采访了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信思金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注重培养有理想、肯奉献、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同时注重瞄准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领域,更好地培养行业高层次人才。
7月10日,学校成立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并召开首届理事会。卓越工程师学院将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湖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需求,聚焦湖北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探索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与联培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政产学研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新范式。


5月13日,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四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023年会召开。会上发布“慕课十年典型案例”,学校“数字图像处理”“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两项一流课程建设入选。
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 《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中,武汉理工大学以565项获奖次数、总分100分位列全国第一,这也是我校第二次荣登单年竞赛排行榜第一;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300)》中,我校以获奖总数1538项、总分94.6分,位列全国第四,成绩优异。
10月2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田径比赛中,我校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熊诗麒同学在女子跳远比赛的第三跳中,以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6米73获得冠军,这也是湖北选手在本届亚运会田径赛场上的首枚金牌。
7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学校就业工作:精准有温度 护航就业路。
0 7
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
11月,我校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率达100%,实现学校获批设站数量新突破,是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平台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至此,学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一级学科达到21个,设站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设站学科门类全覆盖。
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2023年11月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BIOLOGY&BIOCHEMISTRY)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截至目前我校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达到9个!我校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有: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物理、环境/生态、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其中材料科学、化学、工程3个学科已进入全球排名前1‰。
0 8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学校部署科技创新“十大行动”,新获批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登顶国际顶级期刊,参与设计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需求
5月30日,学校召开第三届科技工作大会。大会聚焦科技工作创新,以信息化为战略支撑,以“10项行动”为引领,以“五化”新举措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行业发展新高地。
5月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限制二碳吸附基团构象完成一氧化碳向乙酸盐电还原”在《自然》(Nature)发表。麦立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庞元杰教授和多伦多大学E.H.Sargent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张维为论文共同作者。本工作证实了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在分布式清洁能源存储方面的应用潜力,及使用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技术进行碳基化学品绿色合成的可行性,将为“双碳目标”的达成贡献一份力量。
12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官建国教授团队在微纳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研究成果以 “Swarming magneticnanorobots bio-interfaced by heparinoid-polymer brushes for in vivo safe synergistic thrombolysis”为题刊登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这项研究为纳米机器人在心血管疾病的安全靶向治疗方面奠定了基础,为未来治疗更具挑战性的心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和肺栓塞等提供了希望;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通用靶向治疗递送平台,能推动基于运动的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医学领域的创新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外高桥造船码头正式命名交付,此次交付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可以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我校组织优势学科力量和多个跨院系科研团队,承担了大型邮轮国家创新工程专项中的邮轮美学设计技术、13万总吨级大型邮轮工程开发、邮轮总布置设计技术、邮轮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邮轮安全返港设计技术等课题的研究任务,在邮轮重量重心控制、安全返港和振动噪声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首艘大型邮轮的高质量研制工作。
0 9
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董丽杰教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创历史新高


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武汉理工大学特种功能复合材料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成为我校第三支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队伍。特种功能复合材料教师团队负责人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董丽杰教授,团队聚焦材料卓越人才培养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立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和学科交叉材料学科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培养体系,在培养“使命担当、功底扎实、踏实勤勉、勇于创新”的材料卓越人才方面做出了表率。
8月,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基于多元协同的汽车行业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4个项目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维交融、五链贯通:水路交通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等3个项目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各高校第30位。此次学校所获奖项覆盖培养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综合改革、学科交叉融合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学校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效。
1 0
校园文化建设展现新图景。首届“理工健康跑”引领校园新风尚,理工故事展演会闪耀“卓越之光”,“友谊门”谱写学校与华师互惠共赢新篇章
5月13日,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举办,体育学院和社会合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校第三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届“理工健康跑”在南湖校区主田径场举行。本次“健康跑”活动以“思想淬炼担使命,勠力同心谋发展”为主题,“强体魄、铸精神”为口号,吸引了近2000余名师生校友报名。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月11日,两年一度的校园文化盛宴———第三届“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会在西院大礼堂精彩呈现,展演会在余家头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资环学院、化生学院、汽车学院报告厅设分会场同步进行直播。展演会自今年9月份启动以来,在广泛征集、部门推荐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结合立德树人、为国争光、乡村振兴、时代先锋等主题,遴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旨在让师生沉浸式感悟鲜活的正能量,在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厚植情怀,接受精神洗礼、感悟奋进伟力。

11月13日,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官宣:为便于两校师生交流往来,连接两校之间的“友谊门”正式开通!两校名牌挂于大门两侧,“一门两用,各行其道”。两校师生可通过刷脸或刷校园卡的方式,进出“友谊门”,相聚马房山和桂子山,将两校风光尽收眼底。“友谊门”由来已久,镌刻了两校校友的美好回忆,承载着共建未来的殷切期待。武汉理工与华中师大,将继续“双向奔赴”,共谱时代发展新篇章,一起向未来!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过去一年,我们勇创佳绩,硕果累累
有太多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新的一年,我们奋楫扬帆,笃行致远
满怀信心奔赴下一个锦绣年华
整理 谢小琴 官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