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相继完成了老中青三例高难度急性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术,术后三位患者恢复良好,语言思维及肢体功能正常,上演了真正的生命奇迹!
老年人突发脑梗?注意心脏房颤
3月24日,87岁的孙阿婆经历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一晚。当天晚上9点左右,孙阿婆像往常一样准备睡觉,没多一会,家人就发现老人不太对劲,怎么也叫不醒,摇晃也没反应,情急之下立刻拨打了120,并将老人送到我院急诊科。抢救室在第一时间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卒中救治团队经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老人为脑梗死,并且发现老人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最重要的四根大血管之一,如果不能及时开通堵塞的血管,会有生命危险。
在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后,家属虽然担忧老人年事已高,手术风险比较大,但也明白,只有取栓才是挽救老人生命最有效的方法。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经过40多分钟的全力抢救,老人的闭塞血管成功开通。术后第二天,孙阿婆苏醒了,瘫痪的肢体也有了明显的活动;术后第三天便可自行下床行走,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好转出院。
孙阿婆的颅脑大血管堵塞是因为心脏房颤引起,家人平时一直认为她身体很好,也不知道其实老人存在房颤,所以预防房颤栓塞的药物也从未服用过。同时也提醒大家,要定期体检,如果有房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避免脑梗的发生。
中年人突发脑梗?小心三高并发症
48岁的沈先生属于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3月11日,因颈椎病在我院中医科住院理疗,颈椎病有所缓解,自己也非常开心,然而他的三高并发症又悄悄的“来”了。3月14日中午,沈先生突然说不出话,左侧肢体也动不了,中医科当班医生经过查体迅速判断为脑卒中,给予完善头颅CT,同时立即联系神经内科卒中团队。科室立即启动静脉溶栓加动脉取栓评估,沈先生头颅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考虑动脉夹层不能除外,故建议直接做取栓治疗。因为沈先生孤身一人在上海,家属远在外地,团队与千里之外的家属通过电话沟通病情,并将治疗方案详细告知家属。在征得到家属的同意后,介入团队通力合作,经过30多分钟的全力抢救,沈先生的血管成功开通,术后4小时左右沈先生神志苏醒,讲话较前明显恢复,在医护的搀扶下可下地行走。住院一周左右出院继续康复治疗。
青年人突发脑梗?警惕颈动脉夹层
3月18日上午,年仅24岁的小郑从睡眠中醒来,发现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法自行抬起,其同事连忙拨打了120的电话,急救人员到场后进行了初步检查,拟诊断为脑卒中,并向附近联动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发送了危重预警通知,随即将小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第一时间接到了120危重预警,我院急诊抢救室立即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团队迅速确诊小郑为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需立即进行取栓治疗。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小郑很大可能会面临致死、致残的危险。
但小郑是来沪务工人员,家人均在外地,短时间内无法到达现场,团队拨通了小郑远在湖南的亲属电话,详细告知了病情。小郑的父亲也通过电话授权其同事代签手术同意书,请求积极救治。
绿色通道一键启动后,介入团队早已严阵以待,一台与死神赛跑的急诊机械取栓手术紧张有序开始。在麻醉科的支持保障下,介入团队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手术,小郑堵塞的血管成功开通。术后,小郑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日益好转,目前无明显言语、活动障碍,现已顺利出院。经综合分析,小郑的血管闭塞其实是颈动脉夹层所致。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每延迟一分钟开通闭塞血管,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第一时间规范救治格外重要。目前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
我院长期着力打造卒中中心建设,具备快速高效的卒中绿色通道,脑血管救治技术全面,现阶段科室已常规开展多项神经介入手术,包括:机械取栓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椎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等。作为浦东东部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将为区域患者全力争取一线生机!
(神经内科 刘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