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16期

深研财税改革,聚焦民生所需


 
  石绍宾,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兼任教育部财政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税务学会副会长。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长期从事于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国家预算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近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绍宾在《经济日报》发表题为《把握财政政策适度加力重点方向》的理论文章,聚焦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重点方向,解读如何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本报记者专访石绍宾教授,听他讲解财政政策背后的经济学规律。

结缘山大:回答现实问题

  “我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一同成长。”从1997年进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以来,石绍宾在这里一步步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时至今日,石绍宾与经济学院共同度过了近30载春秋。石绍宾谈到,2000年,经济学院获得了第一个博士点,他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各种会务、联络、接待等工作,在忙碌中深感骄傲。“过了两年,学院获得了第二个博士点;又过了两年,学院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谈起这段时光,石绍宾难掩激动,在经济学院发展之路上,他是一名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
  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回答现实问题”始终是石绍宾的研究导向。石绍宾领衔的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改革要求,遵循“理论逻辑—现实问题—创新机制与路径”的研究思路,在分析现代预算制度理论与现实预算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预算制度的可行路径。
  “预算可以反映政府的活动,它具体地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石绍宾指出,预算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各类主体、不同领域、多方面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预算治理起步较晚、相关制度有待完善,需要从社会现实中总结经验。在聚焦制度研究的同时,石绍宾积极总结预算治理经验,与樊丽明教授共同组织的《中国政府预算治理论丛》剖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预算管理改革的演进逻辑和基本经验,同时借鉴部分海外国家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力求呈现当前我国政府预算治理的整体框架和具体模式。石绍宾表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健全以人大预算监督为重要环节的现代预算治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公开是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特征。石绍宾谈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预算公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预算公开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预算公开有助于打造“阳光财政”,财政资金不仅要花得有效率,更要花得清楚、花得明白。

过紧日子:大钱大方、小钱小气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对此,石绍宾曾反复谈及:“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石绍宾援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雷德曼的“花钱矩阵”理论来进一步解释“习惯过紧日子”背后的道理。“花钱矩阵”理论指出,一切复杂的经济活动可以总结为四类: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其中,“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因为支配的是别人的钱,且很难了解他人真实需求,故而是一项成本高、效率低的经济活动。从经济学模型上讲,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征决定了它属于“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的区间,容易产生资金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我们才需要‘财政预算’、需要长期坚持地‘过紧日子’,把钱花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石绍宾如是说。
  然而,习惯过紧日子并非一味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应当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关于“何为大钱?何为小钱?”这一问题,石绍宾谈到,民生支出都是大钱,为老百姓花钱要大方,一些没有必要的支出则需要“锱铢必较”。
  “大”与“小”的选择、取舍是一门学问,这也是财政发挥作用的表现,财政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在国家治理中起到基础和支柱作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石绍宾曾多次在相关平台发表理论文章,如《用好财政手段 激励‘以旧换新’》《财税金融发力支持银发产业》《财政政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都是源自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与深刻认识,民生需求之处,就是“大钱”所到之处。
  比如,在《财税金融发力支持银发产业》一文中,石绍宾指出,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需要财税金融政策有效配合。他从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税费优惠措施落地、用好用活专项债政策、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四大方面详写论述了如何具体助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

山大经院: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院

  石绍宾谈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从山大一路走来,大批优秀教师曾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他极大的指导。进入工作后,石绍宾以身作则,自觉传承经济学院优良师风,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曾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山东大学“四有”好老师、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石绍宾认为,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们用心用情,多与学生见面交流,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其次,鼓励学生走出“书斋”、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带领学生们多次进行相关课题的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曾先后两次获评“山东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石绍宾经常与学生围绕有关话题展开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在学校读书的时光格外珍贵,与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学术问题更是一种幸运。”
  “经济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院’。”石绍宾表示,教育的实质是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地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咱们的学生都是以最优秀的成绩进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学生们四年后走出山大时,是否与四年前进入山大时一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 (杨佳 张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