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896期

“青”心链接团队赴淮南开展

“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

国家级专项实践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青年学生主动投身新时代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来,推进青年力量助推绿色发展的“路线图”。2024年7月30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心链接,倾力‘乡’见”公益实践团走进安徽省淮南市,通过志愿服务、宣传拍摄、IP设计、人物访谈和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积极探寻文明之旅的有效途径。

历史探源,追寻煤炭记忆

为了更好的了解淮南蔡楚文化,探寻曾经的煤炭之路,以及新兴文明发展之途,7月3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谢家集春申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

漫步在水草葳蕤的小路上,队员们抵达“煤矿记忆”区域。砖红的墙壁沙砾粗糙,指尖摩挲间,仿佛抚上老茧布满的手,耳畔仿佛听见一位老者的娓娓道来———曾几何时,这是一处地下采煤区。日积月累的采煤导致地面沉陷,经过雨水的沉积形成大片水域。斗转星移,煤田变静湖。为了响应国家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春申湖作为淮南城市绿色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改造为湿地公园。

短短的道路,团队走了很久。好在现阶段,小城阴霾已散,野绿连空,天青垂水,附近居民也多了散步休憩的场所。在实践团与市民的交谈中了解到,附近的居民大多在煤矿工作,他们行至其间,看着墙上的历史,也在看自己的过去。实践团队长郁紫萌感慨道:“我小时候,这里的天空都是灰色的,。现在,蓝天白云重现,设施基础完善了,春申湖也恢复了生机”。青春不褪色,长空终澄澈。现在,群众安居乐业,春申湖与天一色,有时人们躺在湖边小径旁的板凳上,便不知天在水,还是水在天。

文化探秘,领略非遗魅力

实践团深入走进春申湖公园,看见大多孩子手中都有一个糖人儿,上前询问得知附近正有人制作。实践团跟随游客的指引,发现路边一位大娘正以糖为墨书写于石板纸上。

“勺把笔,石板纸,熬糖汁,画糖画……”大娘一边给游客们绘制糖画,一边给我们介绍着,“我们祖辈做这个好些年了,不能在我这儿断了。”大娘一边看着煮糖水的火候,一边扬起铜勺浇铸各式花样,傍晚的风阵阵清凉,刚好能带着些许甜气儿去更远的地方,让这古老而生动的非遗艺术在这条熟悉的路上更添回忆的味道。夕阳西下,落下的余晖在湖面闪闪发光,就像大娘手中金灿灿的糖水,一笔笔勾勒出那几乎模糊的记忆画卷。

环境焕新,践行文明之旅

7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怀着激动的心情揭开了春申湖公园的神秘面纱。淮南春申湖公园以生态修复和绿色休闲功能为主,旨在营造城市绿心,调节区域水质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休憩场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团队也在调研过程中感受到淮南市由“沉陷之城”向“生态之城”的华丽蝶变以及“生态修复+文旅产业”治理模式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郁紫萌表示,“安徽省淮南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探索出了具有淮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也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贡献青春力量,助力绿色发展。”

作为淮南发展、运营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春申湖公园积极响应淮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精神,撰写文旅融合、“显山露水”的新章,致力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鸣淮南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矢志追求。实践团队来到了奇迹数字体育运动馆,室内“运动+科技”的融合,户外“热血+汗水”的挥洒,体验数字化和体育竞技的碰撞,发挥科技创新对文旅及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激励青年积极参与有所作为。

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追忆峥嵘岁月,阴翳漫天,煤烟滚滚;追问当下生活,丰富多彩,百姓和乐。郁紫萌说到“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团队将继续以‘开拓创新’之力,创‘绿色发展’之新,着眼淮南文旅发展现状,挖掘淮南文旅发展潜力,探索淮南文旅产业未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