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1466期

深耕细作笃前行 匠心育人求卓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张丽丽

从教二十年,我从青涩的青年老师成长为一名教学骨干教师,讲授过四门理论课和五门实验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课堂,也获得了省教学成果奖、校教学质量奖等多项教学奖励。二十年里,变化的是课程内容、课堂形式、教学模式和所教学生,不变的是我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我深知勤学是教师必备的习惯,只有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引领学生成长。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虚心向前辈请教,广泛查阅资料,认真钻研教法,快速实现了由“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转变。可硕士毕业的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有限。于是,我与当时所教的2005级学生约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伴随学生的成长,我于2006年如愿考取博士研究生,在半工半读中获得博士学位后,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继续工作学习。

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工具。2015年,在缺乏实验课程慕课制作经验的情况下,我边学习慕课制作流程,边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慕课设计,带领30名教师完成了学院第一门慕课的制作。2017年,我第一次接触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打开了我的教学视野。那年暑假,我通过自学,快速掌握了雨课堂的使用技巧。在深切体会到雨课堂教学工具的诸多优点后,我积极向学院教师推广雨课堂,开展雨课堂培训,上雨课堂示范课,帮助大家开启智慧教学之路。2020年,我将线上授课的视频剪辑成87个知识点小视频,自建了《有机化学》翻转课程,供学生预习和复习使用。为此,我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智慧教学之星”。

《礼记》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行胜于言,笃行致远。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具备笃行的修养,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努力加强个人的师德修养。多年系主任的工作既强化了我关心集体和服务集体的责任感,又开拓了我以大局为重的工作思路,培养了我踏实肯干的做事风格。学院筹备会议和招生宣传时,我服从安排,不遗余力;化学学科和学位点评估时,我积极参与,搜集材料;专业博士点和重点实验室申报时,我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中,我积极配合,做好落实。

课堂上,我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又做到了严爱相济、宽严有度。面对纷杂的学生问题时,我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做到讲原则、有真情,既让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和纪律的重要性,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能帮助他们寻求解决之道、陪伴他们渡过难关的温情。记得有位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上课的学生,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多次给她补课、辅导答疑。最终学生考了86分,不仅通过了考试,还找回了自信。真心为学生付出,就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我也因此被评为“最美教师”“教学名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事不凝滞,理贵变通。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求是创新的素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教学中,我秉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寻求创新,打造“有变”的课堂。我会根据实验课和理论课、大班课和小班课、拔尖人才班和重修班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懂知识、学会技能、锻炼能力。有位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向我反馈:“老师讲课通俗易懂,善于举生活中的例子,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容易理解。”

课程建设中,我带领团队大胆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建成了学院第一门慕课,并率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自此,我所负责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迈上快速发展道路,山东省联盟课程、山东省优秀共享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首届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本科教材,一项又一项的成绩是课程建设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突破,也是不断求是创新的最佳证明。

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标准。人工智能时代已到来,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模式及人才培养需求必将发生改变,我将继续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态度,做知行合一的引路人、守正创新的践行者,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为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