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一贪大求长,必然啰嗦。本...
图1-1和图1-2出自艺术类丛书中的同一分卷。图1-1中添加了“摹本”,图1-2中则没有。实则图1-2也是摹本,甚至很可能是根据敦煌莫高窟第156窟中的《宋国夫人出行图》壁画(见图1-3)再创作的一幅作品。编辑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需要对敦煌壁画较为熟悉,平时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对敦煌壁画的总体风格、保存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以后辨别...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报道两会,有哪些规范用语?又该防范哪些差错?《传媒茶话会》汇总、整理了这份资料,供媒体参考。
“查”是编辑最重要的本领。“查”的过程可能会耗费很多时间,需要“查”的内容多半是“卡住”你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会反复出现,这次“卡住”你了,下次可能还会“卡住”。
反映公文写作失误的案例是秘书工作者提升业务水平的最好教材。不少在机关工作的小伙伴经常要与公文打交道,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公文。如果公文不合格,势必影响流转的速度,并会给单位平白地增添许多麻烦。
4月下旬,一名记者向《传媒茶话会》道出了他的困惑——年轻编辑和老编辑对时制要求不一样,四处打听发现很多一线的记者大多对此莫衷一是。带着这个问题,《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王谨,新华社江苏分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兆权,中国新闻社国际部主任田冰,新华社高级编辑王坚。
前不久,“秘书工作”以案例形式介绍公文校核中常见的文字错谬(点击链接阅读),深受读者喜爱。本期,我们继续以案例形式推送公文中常见的概念使用差错。?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②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论文相关信息。因此参考文献著录问题不可忽视。
新闻具有敏感性。新闻的新鲜性、贴近性愈高,其敏感性就愈强。从受众的角度看,新闻敏感性也体现出一种“获得感”。如果失去了新鲜性、贴近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敏感性。敏感性有正向和非正向之分。新闻敏感性在互联网时代也越来越强,注意新闻的正向敏感性并防止非正向敏感性的负面影响是时代的要求。新闻敏感性由其所包涵的内容来决定,而作为其内容的载体,敏感文...
编者按:写作中,一直都对逻辑的使用是有要求的。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质,“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质。平时的新闻写...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文笔流畅但标点符号屡犯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二个:?
近年来,笔者应邀到多家机关单位讲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每次讲之前,都先阅读该单位一定数量的文件,以增强针对性。本文列举的是其中若干常见语文差错,希望引起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关注,并在写作中注意避免。一、句子中的常见差错1.并列成分的结构宜保持一致。例如:(1)这个连队的战士今年多次参加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创建等活动。这个...
网络“标题党”害人不浅王仲元4月19日新华网主页“新华博客”专栏的目录里有一个标题:“宋祖英离婚内幕”。不少人看了此题都点开看看怎么回事儿,结果看了之后大呼“上当”,让人给忽悠了一把。怎么回事儿?原来,博客文章的标题是“宋祖英与丈夫差点离婚内幕”,文中写道:“宋祖英的老公罗浩原是长沙电视台台长,两人相识至今已经20年。当时罗浩是湖南电...
企业报刊新闻写作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董国栋一、企业报刊新闻写作中的常见问题1、新闻与宣传不分在一般中国公众的眼中,新闻与宣传往往是同义语。这一情形的产生自有其因。首先,中国的新闻媒介受党的各级宣传部的直接领导,现在有些国企的内刊还隶属于党委宣传部。新闻记者往往被群众称为“搞宣传”的。其次,我们过去不大分得清新闻与宣传的不同之处,在封闭的...
正面报道勿“用力过猛”毛传来?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在进行负面报道时,都会小心翼翼,担心失实带来严重后果,却较少考虑到正面新闻“用力过猛”也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下的微博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价值判断,正面报道如果...
【摘要】导语写作最重要的是对新闻要素的准确把握,在报网融合时代,一些报纸的新闻导语写作上存在要素缺失、滥用等问题,这表现为“三伪”:一为“伪内容”,即在重要的新闻要素应该准确全面时,报纸导语顾左右而言它致使新闻要素空洞、用词逃避;二为“伪专业”,即在新闻事实已经叙述清晰时,报纸导语要素泛滥、内容拖沓;三为“伪要素”,即在报纸导语写作中...
编者按“被”字句,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句式。由于,“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点的结构形式,因此对它的使用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的。从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到,有的新闻报道在使用“被”字句时,仍然有用错的时候。今天,我们通过对几个典型错例的分析,来学习“被”字句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被"字句的典型结构及特点“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