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抗辩事...
2007年6月28日,最新一期的美国《财富》杂志发表文章《OOPS!HONGKONGISHARDLYDEAD》(哎哟,香港根本死不了),在正文开头第一句即道歉:“啊,我们错了!”坦诚承认了过去预测性报道中的一项重大错误。1995年6月29日出版的《财富》曾经预测:香港在回归后将丧失国际商贸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文会被中文取代,商界会撤离...
新闻的真实性不能靠新闻更正来维护,新闻更正越多并不是说明处理假新闻越有成绩,相反新闻更正越多说明我们新闻工作的问题越多。近年来,新闻更正的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更正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有的是报纸前几天发过的新闻,过几天又发文更正;有的是头天的新闻第二天就会出现更正的版本;更有甚者,同一天,不同的报纸居然会出现意思完全矛盾的新闻标题...
一、使用法律术语出现的错误1、乱用“强制措施”名称如:“被拘捕时他才知道现在是‘严打’”。这里的‘拘捕’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术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中也没有拘捕这个词。从字面理解,拘捕是拘留和逮捕,而依据我国刑诉法规定,拘留和逮捕,属于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直接采用...
新闻侵权纠纷正在呈上升趋势,媒体与记者要加强法律与自律意识,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化解纠纷近年来,以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为被告的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及的赔偿数额屡创新高。那么新闻侵权的原因何在?媒体又应当如何避免和应对新闻侵权纠纷?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律师。新闻侵权的特点...
报纸记者对网上信息不应是低层次的移植,而应当进行合理整合,应以敏锐的目光,对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筛选,我们看新闻,常常会碰到诸如“CAAC为何延误”、“超级PK”这样的说法。不管稿子写得好坏,但如果洋文太多,而且词汇眼生,让人在视觉上就很不舒畅,梁衡打了个比方,就像吃着一碗米饭,不时就有一颗沙子硌在牙上,再好的饭...
基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要求,诸如不能运用第一人称、记者不能在报道中发表议论、最好不要使用修辞格等做法一向被视为神圣而高效的新闻写作条款。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有一些经典报道并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技术要求,阅读效果反而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实事求是地讲,探讨这样的敏感话题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不过,这个探讨仍然是一个有趣和有益的过程。一、能不能运用...
如今的媒体逐渐向集团化、多样化发展,一家媒体集团拥有多张报纸(多家电台、电视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这同时,由于报道政策的规定相同,大家的起跑线几乎相同,新闻来源相同,传媒从业者的新闻理念与操作水平近似,媒体内部重复刊播新闻的现象即新闻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减少媒体内部的资源浪费,优化内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媒体核心...
新闻定义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仍然认为: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较为科学、准确。但是,当前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手段的应用,对事实的报道,已不仅仅局限于“新近发生”的时效,而是可以同步地进行现场直播。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能更完整地揭示新闻定义的含义。后来...
原文标题:“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传统领域著作权?编者按:互联网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带来新挑战。例如,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网络侵权频发、网络侵权主体信息难以确定等问题。本文作者认为,要化解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难题,需要对新的法律关系、新问题等进行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
近日,《中国青年报》以《高颜值90后作家成名渠道多元化》为题,报道了当下90后作家的写作、出版、受粉丝欢迎以及作品的内容特色等方面的状况,为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90后作家这个群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90后“高颜值”作家张皓宸,出版上部畅销作品《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仅7个月后,又推出了新作《谢谢自己够勇敢》,在其百度贴吧上,已有各地近万...
原文标题:自媒体人频遭巨额起诉,个人写作的边界在哪?2015年可以说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一年,差不多大街上碰到一个人就全家都是自媒体了。不过在自媒体群体无限扩大和粉丝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吸引粉丝不择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自去年开始,自媒体也纷纷进入了企业被告的名单。本来你自己写点东西也没什么,有点情绪也没什么,但是一旦在朋友圈发酵传...
《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曾以“高颜值90后作家,成名渠道多元化”为题,报道了当下90后作家的写作、出版、受粉丝读者欢迎以及作品的内容特色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90后作家这个群体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启示。近日,90后“高颜值”作家张皓宸,出版上部畅销作品《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仅7个月后,又推出了新作《谢谢自己够勇敢》,在其...
法制新闻一般是指站在法制的角度去报道新闻。这里的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而其中的“法”,不仅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还包括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司法机关发布的司法解释、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各地立法机关发布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自律机构发布的自律规则等。法制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法制新闻宣传报道的重任,...
很多年轻的编辑记者是报社的生力军,他们积极主动、充满激情,撰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但也有些人由于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采访不细致,了解不深入,把握不准确,导致在新闻报道中出现错误,给新闻当事人带来伤害,给报社甚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编辑记者在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1.报道不够全面、准...
近年来,“小鲜肉”席卷荧屏,图书市场似乎也被波及。前不久,被粉丝称作“鲜肉作家”的苑子文、苑子豪兄弟在青岛签售新书受到近千人追捧,不少粉丝一次购买五六本书。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同时被打上“鲜肉”标签的沈煜伦与张皓宸等年轻帅气的作者。以致有人戏称“写作也步入了‘看脸’时代”。以前说到“看脸”,基本上都是娱乐圈的事情,所以当一大批“小鲜肉...
这是一个传统被疯狂解构的年代。于是,媒体人看到了传统媒体被一波接一波地唱衰,优秀的传统媒体人一茬接一茬地出走,特别是纸媒,很多已的确身处严冬,陷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但深入地观察会发现,媒体行业的危机又不仅仅独属于纸媒、传统媒体,几乎整个媒体行业在移动互联网面前都变得尴尬了。这从一些优秀媒体人离职后的去向就能看得出来,他们从传统媒体跳入新...
批评性报道是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习惯所说的正面报道(表扬性、成就性、经验性报道)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批评性报道所揭露的是消极的东西,而它发挥的作用却是积极的。就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和记者而言,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采写批评性报道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水平,充分发挥批评性报道作用的问题。从这几年的实践来...
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宣告成立并发表宣言:“先授权后使用、先授权后传播”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基本底线,也是版权使用的基本原则;新闻媒体应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新闻侵权行为。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发布了《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知识产权应当受到保护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法国179...
在外人看来,对于一个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来说,一篇文章可以随便信手拈来。其实,文字创作是一件“苦差事”。比如说一则新闻报道的诞生,它要经过实地采访、访后写作、编辑整理、部门审核等复杂流程,有时候即便是那些才高八斗的新闻人,也不得不为拟写一个亮眼的标题而搜肠刮肚。曾经就有诗人贾岛苦吟“推”、“敲”二字,可见创作之不易。可新闻作品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