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常见问题

新闻报道中常出现的七个法律常识错误

新闻报道在涉及到法律法规时,常出现错误。本文列举七例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法律常识错误,以供大家在编采工作中参考。(一)区分“侦察”和“侦查”错误用法:“公安机关接到小区居民的报案后,立即派出公安人员对此案展开侦察。”错误原因:“侦察”是军事用语,“侦查”是法律用语。侦察是指军事上为了弄清有关作战情况而进行的活动;侦查则是指公安机关和检...

谨防报道中出现概念使用上的逻辑差错

新闻报道中的逻辑差错,有时候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包括写作者本人)。尤其在网络时代,快速阅读、快速报道的“快节奏”会让写作者有时候会忽略掉去检查文章的逻辑差错。对比错别字(或是标点错误)等差错,文章中的逻辑差错,因难于直观发现所以害处很大,应当引起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今天推出“概念”使用上的两类典型差错,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概念重叠...

新闻要力避“文字游戏”

人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然而,时下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喜欢拽新词、乱用词,盲目跟风玩套路,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新闻战线改文风,永远在路上。新闻工作者不妨从杜绝“文字游戏”开始。一些新鲜名词出炉,往往最先受到宣传工作者“宠爱”,于是,不顾词语的来源,生搬硬套,乐此不疲。比如“新常态”。习近平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

企业报刊新闻写作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一、企业报刊新闻写作中的常见问题1、新闻与宣传不分在一般中国公众的眼中,新闻与宣传往往是同义语。这一情形的产生自有其因。首先,中国的新闻媒介受党的各级宣传部的直接领导,现在有些国企的内刊还隶属于党委宣传部。新闻记者往往被群众称为“搞宣传”的。其次,我们过去不大分得清新闻与宣传的不同之处,在封闭的环境下沿用前苏联新闻与宣传模式,新闻界以...

新闻稿件语言不规范的常见错例及纠偏(普通写作者也常犯)

语言表达是新闻传播的外在形式,它准确、生动、形象与否,影响到文稿的感染力,也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深度、学养和文化积淀。在实践中,有许多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失范:有的表述不准,有的逻辑混乱,有的不知所云,有的言语偏激,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文稿的表达效果。现整理出部分稿件中语言不规范的案例,并提出纠偏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1表意不准错例1:战时后...

中国军网 2019-08-26 148
救灾报道中的不规范表达

救灾报道中的不规范表达

说到救灾报道中的不规范表达,就不得不提一下8月8日晚的一篇百十来字的短讯。可谓不规范救灾报道的“活教材”。内容如下:原标题:九寨沟县武装部人员正快速赶往震中漳扎镇震中通讯中断,离县城近60公里某报快讯据西部战区消息,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力表示...

超实用!新闻写稿18项注意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新闻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增强文章逻辑性。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力避文章“打哪指哪”;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导...

课题设计与论文论证要避免的弯路

上周,国家社科规划办公示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获立项公示的新闻学项目共有165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一般项目123项,青年项目32项。“做课题”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引导与聚集智慧以解决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推进社会与文化的进步。链接:165项新闻学项目获2018国家社...

写作时如何避免浓浓的翻译腔

先看两个例句:1.曾经在1896年营救过蒙难伦敦的孙中山先生的康德黎先生的儿子肯尼斯·康德黎就是其中的一位。2.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这就是典型的欧化句式。━━━━━什么是欧化句式欧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汉语中吸收西方文法的现象。欧化中文、西化中文或英式中文,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言表达影响的中文,一般带...

写邮件时,你不应该忽略的原则和细节

写邮件时,你不应该忽略的原则和细节

电子邮件是职场最基本的工作沟通形式,无论微信沟通多么畅通无阻,正式的文件还是会通过邮件来传输。然而,如何通过邮件准确传达你的沟通意图?如何通过邮件展现你的职场礼仪与态度?如何让撰写邮件的过程更加高效简单?这篇文章不会面面俱到,但为你介绍的写邮件...

2019-07-17 96

教你分辨写作语言中的三类隐性错误

?写作中,我们有时候因为用语不规范会出现“隐性错误”。所谓“隐性错误”,指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的错误,且错误多出现在语义表达、语言形式等方面。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文章就是重点分析“置换型、赘余型和量名型”三类隐性错误。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这...

2019-07-16 61

直接引语差错15例,引经据典要谨慎!

为增强文章说服力,一些作者常引用经典诗词、格言或成语等。当作者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而加引号时,直接引语就出现了。恰当地使用直接引语,可以让文章增色,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遗憾的是,当前出版物中的直接引语经常出现错误,结果误导了读者,传播了错误知识,影响了正常的表达。对此,本文作者搜集了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物上的直接引语差错15例...

2019-07-15 102

写两会稿,这些规矩你得懂

写两会稿,这些规矩你得懂艾平跑两会,写两会稿,各路记者憋足了劲儿,大有‘’不写出几篇像样的稿子不罢休‘’的气势。这种精神状态,无疑应该大大地点赞!然在老记看来,要写出好稿来,还需在细微处多下点功夫才行。比如说,两会报道中的一些重要提法等,务必要仔细掌握。下面把新华社、中国记者协会编的《两会报道规范用语手册》,向大家做一介绍:01“×届...

2019-06-26 121

新闻报道中“误解概念原意”的逻辑差错

新闻报道中的逻辑差错,有时候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包括写作者本人)。尤其在网络时代,快速阅读、快速报道的“快节奏”会让写作者有时候会忽略掉去检查文章的逻辑差错。对比错别字(或是标点错误)等差错来说,文章中的逻辑差错其实害处更大,应当引起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相关的逻辑差错评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今天先推出...

报道贫困人口,记者需注意的7个事项

报道贫困人口,是记者经常会遇到的选题,然而,很早就有人就批评记者与他们报道的社区(community)脱节,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工薪阶层的社区。在最近几十年里,记者的工作职责增加。但随着这个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精英职业,记者自身也发生了变化,其中许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并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进入同一所大学,进入同一个社交圈。例如,《纽约时报》...

2019-06-18 131

这些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千万别用错了!

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梳理一番将有助于相关的报道工作。01“×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02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

2019-06-17 118

新《广告法》首次澄清:并非所有“最”字都不能用!

国家级、最高级、最佳,新《广告法》自实施以后,这三个人们习以为常的用语就在广告中绝迹了。同时,坊间出现了不少演绎的“广告法禁用词汇”绕行版本,以“好到违反广告法”“销量高到没法说”等戏说的口吻来规避。一时间,国内广告几乎到了谈“最”色变的地步。其实,新《广告法》并不意味着广告中禁止使用所有含“最”字的词语。近日,中国广告协会首次向记者...

2019-06-17 144

新闻敏感文字节点的若干注意

新闻具有敏感性。新闻的新鲜性、贴近性愈高,其敏感性就愈强。从受众的角度看,新闻敏感性也体现出一种“获得感”。如果失去了新鲜性、贴近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敏感性。敏感性有正向和非正向之分。新闻敏感性在互联网时代也越来越强,注意新闻的正向敏感性并防止非正向敏感性的负面影响是时代的要求。新闻敏感性由其所包涵的内容来决定,而作为其内容的载体,敏感文...

2019-06-16 140

新闻报道“七个不能出错”

新闻传播的“出彩”与“不出错”,就如同电力传输的正负两极,正极要带电、必须出彩,负极是零线,必须零差错。从事新闻宣传报道的编辑记者,天天在做新闻传播工作,一定要掌握好正负极,尤其不能让负极带电,保障零差错。业内一般把新闻宣传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结合日常编辑审读实践中遇到过的这三类差错,笔者总...

望长城 2019-06-15 124

连续性内部资料不得使用“××报”“××刊”“记者××”等字样,不得刊登广告,不得搞经营性活动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管理,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从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编印和发送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下简称内部资料),是指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单本成册或连续性折页、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

老骆聊编校 2019-06-1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