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对新闻的进一步拓展,所评论的新闻本身是否可读及、可拓展,对评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写评论要注意找那些新闻性强的事例做由头。有了这样的由头,受众的关注度就高,评论的读者相对来说就会更多。在这方面,我有不少的教训。最初,我写评论主要是从个人喜好来选题,虽然题材自己熟悉,但读者不一定感兴趣;有时我还根据已有的主题来...
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知晓。如何写好评论,更是大家急切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事实的客观纪录,新闻评论则是基于事实发表的议论,是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新闻评论学同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编辑学一样,是新闻传播业务方面的基...
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当新闻的发布者、可做自媒体。国门洞开,信息透明,全民参与,网情活跃,这些正在促进多元化的宽松环境和民主的进步,同时,鱼龙混杂又往往带来秩序的纷乱和思想的芜乱,尤须新闻评论、特别是主流媒体的评论,拓宽言论并有效导航。要在评论思维的观照和统领下,做有思想的媒体、有档次的信息、有温度的新闻;进而提升媒体...
掌握“三法”,写出优质时评不用愁——以《金华日报》系列获奖作品为例王春雷在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评选中,金华日报社共2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作品7件,排名居首的“走在前列、共建金华”重大主题报道,以《认清大逻辑扛起新使命》《找准快车道跑出加速度》《讲大局谋全局共建设赢未来》《拉长板补短板精准谋划新优势》等时政评论担纲,在《金华日报》...
六、在另辟蹊径“顺势而变”中讲出“深”。〖例文〗逆向思维当然可以出“新”出“深”,而顺向思维同样可以做到。譬如这篇评论中所讲的“不换顺向就换人”,似乎成了许多领导同志的“口头禅”,也的确对解放思想起了一些促进作用,在用逆向思维难以否定这条“口头禅”的情况下,不妨顺着这一思路思索下去,并对原来的“口头禅”稍加修改,变成“多换思想少换人”...
来源:〈老记说事〉(ID:laojiss2017)报刊上的小评论,是读者喜欢的“读点”之一。为何喜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小评论以其新颖独到的观点吸引读者,又以其深刻服人的论述征服读者。一句话:小评论以其所讲道理的“新”和“深”,赢得了读者的喜欢和信赖。一般说来,小评论中的“道理”,包括“道”和“理”两部分。这里的“道”,指观点(论点)...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于日前评选揭晓,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开设的《之江观察》栏目,作为名专栏,荣获一等奖。这是浙报继上届有评论文章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之后的又一次获奖,也是对浙报近些年来尤其是自2015年来进一步强化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肯定。评论是旗帜、是灵魂,事关导向、方向。近年来,评论逐渐成为一些媒体的拳头产品,也成为传统媒体涅槃...
党报评论,怎么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表现形式的创新,关键就是让读者能从中找到情绪的宣泄口和情感的共鸣点,从而以传播效果来实现宣传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理念上要从宣传走向传播,创新表现体系。我们总结了传统宣传和现代传播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宣传是“我要说什么”,传播则在此基础上还得加上“读者怎么才爱听”;宣传是“居高临下”和“直截了当”,...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积极有效地寻求解决问题之策和解决问题之道,才能真正切实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作为社会向导和媒体旗帜的评论,就是要本着建设性及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国家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善于...
近年来,纸质媒体纷纷开辟时评版,竞相评说各种新闻事件,剖析热点新闻,关注民生新闻,聚焦重大新闻,这成为了媒体的一个亮点。加大时评力度,增加了纸质媒体的深度、厚度、重度与吸引力,发挥了较好的舆论导向价值,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但是,纸质媒体的时评,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这些倾向折射出某些不良现象与风气,自然影响了时评的质量,削弱了...
我撰写的《为建筑师得大奖喝彩》一文曾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言论类三等奖。记得写此文时已是下午五点左右,大约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可谓一气呵成。现在想起来,之所以这样快就写出这样一篇读起来还算上口的评论,是有些原因的。有感而发付真情言论中曾引用歌德的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喜欢音乐,所以就对站在那里的“音乐”之美丑以及与周边的环...
?马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长期从事新闻评论教学。所著《新闻评论教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证书。当下,中国正在进入法治社会,因此当涉及法律的社会生活现象和新闻事件发生时,媒体除了报道相关的新闻事实外,大多会配以新闻...
基层评论员的文章频频被主流媒体青睐的原因是什么?好的评论议题、标题、观点、结构应该怎样建构?通读下文,便可理解好的评论稿如何写成!日积月累,评论稿经常见诸重要报刊,因此,基层作者也能写评论,并且能写好评论,写出名气!基层作者写评论,要有狗一样的嗅觉,寻着那股味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有狗一样的忠诚,始终如一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这话可能有点俗...
近期有两条关于评论的新闻引起媒体和读者的点赞——一是《新闻与写作》杂志公众号将过去30年来经典的好文章通过新媒体呈现给读者,并邀请原作者以新鲜面孔与读者以视频的方式再次“会面”,书写新的感悟和建议。4月中旬该刊首次推出了《评论写作20篇》,不仅获得原作者的支持,也获得大量读者追捧,在微信付费直接通过手机阅读,传统纸媒时代留下的精品得以...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平等思维、受众思维。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媒体和受众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党报评论可能更多地倾向于对社会单向度的发布和解读。到了媒体融合时代,由于信息获取手段的日益快捷和多元,党报评论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则需要更多强调受众思维,从寻常百姓最易接受的视角传播党的声音。范敬宜先生曾经说过,“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报道经济...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时曾批评一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事实上,在一些党报的评论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与做实际工作的干部讲话“说不上去”、与普通读者讲话“说不下去、说不进去”的问题,迫切需要创新话语方式。与做实际工作的干部讲话“说不上去”,是...
“现场评论”栏目是人民日报评论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社领导要求,自2018年7月起在评论版推出的重要栏目,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评论部就如何写好“现场评论”进行了深入的业务研讨,有10位同志分别就这一主题做了发言。大家围绕现场评论的类型和特点、选题策划,以及参与写作的心得体会等,对如何把“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