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方法技巧

要写好材料,老司机这些秘诀请收好!

要写好材料,老司机这些秘诀请收好!

公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可以天马行空,挥洒自如。公文是一个非常严肃严谨的文种,不能丝奄脱离实际。因此,搜集整理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好比分拣员的工作,即全面搜集材料,进行科学归纳整理,并理出“派送"方案,一般分三个步骤。?

秘书部落 2021-08-05 61

写出文章的“劲道感”

之所以选用“劲道”作为本文阐述的核心字眼,是因为相比而言,“劲道”这个词更显张力、更具画面感,更加丰厚、更加直白,也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契合我多年来对职场写作积淀而成的那种独特的感受。犹如《红楼梦》里那个痴心学诗的香菱,在品读王维名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后向导师黛玉畅谈心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深以为然。职场写作...

职场写作 2021-07-27 60

三招写出公文的“战味”(附案例)

公文是根据现实需要解决公务活动中特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决定其应当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有千钧笔力能写出力透纸背的公文,不仅能彰显文字本身的“战味”,更有利于激发并催生解决矛盾难题的强大“战斗力”。

职场写作 2021-07-27 47

理解模仿的真谛,这“三个问题”绕不过去

这话,搞文字工作的也许都听过。然而,抄什么?怎么抄?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刚参加工作时,前辈多次说过这句话,当时对“抄”字的理解是肤浅的、混沌的,隐约觉得那是在投机取巧。然而,随着认知的升级,我感到,“抄”字里有大学问,可以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解释。

如何模仿一篇文章?5种方法任你选(深度长文)

我在前文讲了,模仿有学、思、践、悟4个动作,也有鹦鹉学舌、方枘圆凿、盲人摸象、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6个误区,如果把握不准,会误入歧途。今天,我要说,一篇文章即一个多维系统,学习借鉴好的文章,应该立体性把握,围绕主题、风格、方法、结构、观点等要素多向度模仿,借“题”发挥、借“风”使船、借“石”攻玉、借“瓶”装酒、借“辞”表意。

如何精进写作?我从20年一线实战中萃取“九条箴言”,很长,但很真!

这是个很泛的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好比问人如何才能成功一样,不好给出能直接的操作指南。在我看来,写作精进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出奇制胜的技巧,而在于参透写作的本质、规律,洞见写作的底层逻辑。参悟得越透,在文字之路上就走的越正、行的越稳、达的越远。正所谓“君子谋道”。这里的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如何让更多的新闻作品“可视化”?

新闻生产的可视化,是当代全球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使多样化的视觉符号和视觉传播手段频繁而深入地运用于新闻生产中,并逐渐影响和改变着我们藉由新闻了解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本文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的两件作品为例,通过分析其多种创新方式,探索新闻生产的可视化如何在时事报道领域...

新闻前哨 2021-07-27 69

深思,结构,热点,记者好稿可以这样写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依据人们对现存事物、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理论内容的基本判断、推理,并能依据其存在的区别而进行分类与有序表达的抽象性思维活动。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短视频、直播、MV、图片等新的信息呈现形式已逐渐替代传统统的文字编著模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赢得...

新闻前哨 2021-07-27 61
青记观察丨让重大主题报道具“高度”更“可读”

青记观察丨让重大主题报道具“高度”更“可读”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新华日报》重磅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掀起了江苏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新高潮。以每个市一个整版“长篇通讯+书记专访+专家点评”的形式对各市进行集中扫描式报道,在...

青年记者 2021-07-27 56

陈特安:新闻与写作同行

发现新闻、采访新闻之后,关键的环节就是新闻写作了。“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见延安《解放日报》1943-9-1)新闻一般有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各种新闻文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在各种报道体裁中,消息是常规武器,一名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要写好消息。

老记说事 2021-07-27 58

陈特安:新闻与奋斗相伴

人生路上有很多扇门,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迈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槛。但也有一些门,门槛高,你如果贸然行事,无备而来,又不明所以就企图迈过,结果自然跌跤,摔得很疼。

老记说事 2021-07-27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