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初学新闻写作者常常感到无新闻可写,实际上新闻处处有,看你留心不留心,有没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本...
一、访前准备:许多的工作在访前已经进行了……1、理清采访对象的事件脉络人物采访实际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热点人物的访谈;二是社会名人的访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富有时效性的热点与焦点类人物的专访,比如我做过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篇人物访淡...
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导语是最重要的部分。新闻界公认“导语是记者展示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学教师都会自然地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是没有水平。”所以导语写作理所当然最受重视,耗费的心血也最多。但是,...
什么是跨笔?跨者,跨度之跨,跨越之跨也。也就是说,无论是描写、议论、叙述等等,都采取大跨度和大跨越的方法。在电影的拍摄中,有推拉镜头的方法。把镜头拉起来,就是一个全景的大场面;把镜头推进去,就是一个特写的画面。迅速的推拉,就会形成一个大跨度或是...
消息是最为重要的报道形式。说容易是因为它形式规范,易于操作。说难则是因为,消息篇幅短小,要求微言大义。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近些年来,新闻报道不断地向其他传统艺术吸收和借鉴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技巧。新闻写作突破了原先程式化的模式,呈现出空...
新闻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记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人曾这样说,某人的新闻作品,即使是捂上作者的名字,只要读一读文字,就可以知道是谁写的。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改革更加深入,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从边缘突破走向了中心突破。新闻...
已过期的重要新闻事件怎样翻新?某市一重点中学在校庆期间,挂出了中央某领导人的题词。当地记者欣然前往,以为捉住了一条重要新闻的活鱼。一打听方知题词是一年前的事。一条那么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被整整搁置了一年,当地新闻工作者不禁喟然长叹!这件大事不是旧闻...
刚刚走上岗位的青年记者如何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笔者通过自己的几篇获得全国与省级新闻奖的稿件,概括一点写作经验。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百条,因此,这些经验不是告诉青年记者哪条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是指出一些“禁行路段”。少走弯路,离成功就近了一步!主题...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
新闻六要素包括:“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提高新闻稿写作能力吧。1....
赵超构(1910-1992),长期担任《新民晚报》总编辑,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报刊杂文家,著有《延安一日》、《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在新闻界享有盛名。赵老写短评,堪称一绝。他都有哪些绝招?根据他平时所谈,梳理出以下7条:1、题目抓得小一点,...
什么是“硬性”和“软性”新闻基于学理上的认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软性”新闻有时也称为“特写”“人物特写”或“通讯”,而“硬性”新闻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和“简讯”。“硬性”新闻报道的通常是时效性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