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方法技巧

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写作观,科技界都要卷文字了?|写作实验室

你打算写点什么?这个问题要是放在30年前,答案大概会是诗歌、小说或散文。如今再问,你会发现答案已大不同。笔头的半径在延伸,医生会写诊室奇遇,警察会写破案传奇,CEO会写商业思考,产品经理会写产品哲学……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写作重塑,在各领域酿造新思想和新语言。然而,一旦要写,我们都会遇到第一道坎:零基础,写什么好呢?这是个大问题。冷启动...

叶伟民写作 2023-03-01 1

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无论多么天才,怎么七步成诗一气呵成,还得靠改。像鲁迅,就非常讲究炼字。他那两句著名的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初稿你一定想不到——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改掉两个字,效果就大不一样。背后的苦吟,我们看不见而已。放弃初稿即成,一字难改的幻想,好好改稿吧。方法有很多,过去我们也分享过。今天来聊个非常实...

文案的二八法则

我们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现实可能未必如此,现实世界奉行“二八法则”,常常是80%的努力,换来20%的效果,而20%的付出,可能产生80%的收益……放在文案的能力提升也是这样。有时我们看了很多资料,学了很多干货,却依然感觉下笔无所适从。而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可能是某一次的点醒,某一项工作的历练,某一个观点的启发……当我们可获得的信...

文案包邮 2023-02-20

4个字,提升你的文案力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过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人从平凡到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但这里的“1万小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体这“1万小时”如何构成,才是能否成为行业资深的关键。就像经常有人会问: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实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当你看得足够广,写得足够多,你自然就会...

文案包邮 2023-02-20

文案蜕变,多写多练

就是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但这里的“1万小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体这“1万小时”如何构成,才是能否成为行业资深的关键。就像经常有人会问: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实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当你看得足够广,写得足够多,你自然就会更接近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文案。那具体看什么、怎么写,如何完成这“1万小时”的锤...

文案包邮 2023-02-20

文案逆袭:二分耕耘,八分收获~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现实常常未必如此。现实世界奉行“2/8法则”,可能80%的努力,只换来20%的收益,而20%的付出,却能产生80%的回报。放在文案能力的提升上,也是如此。有时我们看了很多资料,学了很多干货,下笔却依然无所适从。而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可能是某次他人的点醒,某项工作的历练,某个观点的启发……当我们可获得的信息越...

文案包邮 2023-02-20

文案,从入门到进阶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过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人从平凡到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但这里的“1万小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体这“1万小时”如何构成,才是能否成为行业资深的关键。就像经常有人会问: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实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当你看得足够广,写得足够多,你自然就会...

文案包邮 2023-02-20

势的逻辑与人的逻辑。

地产文案会常常看到这样的号,有些可能还是自己写的,写的时候还非常的气吞山河。我喜欢从文案的角度来想这个作业,因为能接到这种划时代的案子,文案多少应该去了现场。如果文案的文史情结厚重,一定也会为这里还有这样的故里名人而感怀:这只怕都会来抢购吧,文案不免会以己度人地代入;而且,这等的地界,放眼华夏还能有几块?人甲方,还是驰名甲方的策划,都...

文案包邮 2023-02-20

北青深一度梁婷:如何在海量素材中搭建稿件框架

“我很难给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我就把在操作稿子的时候具体的习惯和方法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觉得有可取的地方不妨试一试,如果不合适,也不用勉强去学或者去尝试。新闻涉及到写法,没有什么绝对的地方,而且我觉得做记者,探索自己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在本次讲座中,梁婷围绕“素材”,从突发报道和常规报道两种类型出发,细致地拆解了操作稿件...

用做产品的思维“写好”新闻评论

辞旧迎新之际,“新年献词”作为媒体同题操作的“开年大戏”,常常以其充沛的情感、精致的文本吸引业内和公众关注。作为一种特殊规格的评论,新年献词不聚焦于具体的新闻事件,而是依托过去一年国内外大小事件所构建的舆论环境。承载密集信息而探索创新表达,且带有浓郁的品牌传播意识,使“新年献词”成为新闻评论产品化的标志。观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在...

灯塔|一部书稿四万字建议,这才是学者编辑正确的打开方式

者:《管锥编》问世以来,学术界无不为其精深博大而叹服。钱先生在书前小序中云:“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并在著作中多次引征了您的观点。先生能否谈谈当时的情况?周振甫:钱先生那样讲,我实在惭愧。那还在“四人帮”控制时期,大概是1975年,钱先生住在那时文学研究所楼下的一间房间里。一天,他忽然要我去他家里吃晚饭,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下...

浅谈深度调查报道方法论

深度调查选题如何找?是很多调查记者的困扰。笔者认为好选题从生活中来,从日常观察中来。以《危险的“伪翻新胎”》为例,因长期出差,在路上留意到国道、省道边遍布着大量的轮胎修补店,抱着对这个行业的好奇心多次跟修理工聊天,无意中了解到不少的重载车辆普遍使用“伪翻新胎”上路行驶的秘密。结合浙江省“除险保安”的中心工作,认为这是一个关乎民生安全的...

传媒评论 2023-02-09

讲好故事,让观点更容易被吸收

我们来说说“三点新闻”目前的“业界标杆”——“浙江宣传”。2022年5月3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打造的公众号“浙江宣传”正式上线,坚持日更,以高频、简短、犀利、果敢的姿态带来一股清流,引得网友频频点赞。不仅受到了业界关注,更强势出圈,成功入选“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浙江宣传”始终坚持“9个字”:说人话、切热点、有态...

传媒评论 2023-02-09

“四维度”入手,助你写出资政价值高的调研报告

选准课题是搞好调查研究的第一步。“盲人骑瞎马”,想到什么就调研什么,中心把不住、焦点抓不准,想要进入党委决策视野,起到资政作用,必然是“缘木求鱼”。关注“势”。要精准把握发展脉搏、聚焦前沿问题,对事关地方发展的形势、局势、态势进行精准研判、深入思考、提出对策。比如,围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契机,我们多次开展调...

秘书工作 2023-02-09

写作不会过渡,衔接生硬?3招告别断崖式硬转

都说文如其人,但也有例外。我曾有个作者,文章糙得很,段落散乱,过渡生硬,那句子远得连眼睛都得助跑。模仿一下,画风大概这样:她转身离去,消失在十八年前的广州街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秋天很美……我称这种为“断崖式硬转”,读起来像踩空了几级楼梯那么难受。我忍不住打电话问他:“两个地方隔了一万多公里,你一个句号就打发了,不合适吧?”对方很不好意...

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让主题报道跳出宣传味

主题报道,多是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是“既定任务”和“必答题”,容易忽视新闻传播规律而出现“宣传味”“政治味”较浓的问题,陷入“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局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甬派客户端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的传播格局和生态,不断探索主题报道创新路径。“软硬兼修”,让主题报道“有料”任何主题报道,如果缺少新闻性这个硬核...

新闻前哨 2023-01-11

没有情节的故事怎么能获奖?情节怎么写?

有通讯员告诉我,他特别用心地写了一篇人物通讯,讲了主人公特别精彩故事,这篇通讯在当地的报纸上还占了特别大的面积,可是为什么连“好新闻”也没评上呢?他觉得评委不公正。既然他用了3个“特别”强调这篇通讯的优秀,那我就认真读读吧。读后,我告诉他,如果这篇通讯投给我的话,请重写!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讲故事不能没有情节,这篇通讯之所以能刊发...

吴聊 2023-01-11

没有经历,不成文案

想想是不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面对一张白纸,一如自己空白的人生,无处落笔。一旦写到经历过的事物,就下笔如尼尔·法兰奇。试想第一个写出“甜过初恋”的水果摊大妈,如果没有体会过初恋的甜腻,又怎能写出柑橘的蜜意?文案两个字,一点一横,是动人的经历,一撇一捺,是让我们管住嘴,迈开腿,去体验生活的多样。试想每天只知坐在工位、宅在家的人,恐怕永远...

文案包邮 2023-01-11

报道的导语怎么写?

说导语,一般是指消息标题后的第一段或前两段。导语,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诱导的意思。引导,就是告诉读者,报道的重点是什么;诱导,就是告诉读者,报道的看点是什么。重点是报道的目的: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看点是报道的手段:写得好看,引导读者关注报道的重点和内容。导语有三个特点:一是短。不能长,大都几十个字,百把字。主...

企业宣传丨报道不能帮倒忙

报道主要用来宣传企业,是为企业“帮忙”的。但要注意:搞不好也可能给企业挖坑、埋雷,帮倒忙。“帮倒忙”的报道容易岀现在工作通讯和人物通讯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把企业的商业秘密公之于众。包括敏感的财务数据、经营策略等。二是报道的工作,在逻辑上不能自洽,也就是说不“圆”。报道没有说服力,甚至误导人。三是在既要宣传又可能带来麻烦的素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