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运用
关于“空穴来风”的用法?成语“空穴来风”,现今是个有争议的词。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空穴来风”这一成语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文人宋玉的《风赋》,其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上常招引鸟儿筑巢...
最新的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组建了最新的部门,新名称各媒体都作了报道,我们中文编辑校对网没必要再重复,读者以后(它们正式挂牌)在校对和编辑时以它们的官网或文件,甚至公章为准!那么“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农业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些...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我们把词语的基本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这种特殊的附加意义,叫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成果”和“后果”的基本意义都是“行为的结局”,但前者是指好的结局,含有肯定、赞许的色彩;后者指坏的结局,含有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
业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没有动词的标题不是好标题。一条新闻在手,如果标题里没有动词,显然是还没有把新闻事实提炼出来。美联社对记者提出的10条写作要求中也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汇总,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里最重要的词。”对尤其需要吸引读者眼球的网络新闻标题来说,更是要找准这个能让整篇文章“动”起来的动词,以增...
一、“帐”与“账”的用法“帐”与“账”各有其用,不能通用。“帐”从“巾”,表示与布类相关之物,如“蚊帐”、“帐篷”或“青纱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而“账”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的事物,意为“财物出入的记载”。如“账目”、“账号”、“入账”或“查账”。二、“像”和“象”的用法“像”和“象”也不要混淆:“像”指用...
一、“连”和“联”的用法“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二、“练”与“炼”的用法“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练”有练习的意思,“练字”指练习写字时,不能写为“炼字”。“炼”与火有关,与加热有...
文章最基本的单元是字,但如果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含义,必须用到词。所以文章的修炼应从词汇开始。准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词分实词、虚词。但无论实、虚,其发挥魅力的前提是要准确。名词使用要准确自不待说,那是自然约定俗成的一个个概念,张冠不能李戴。而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是怎样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动词是描述动作的。事物总是动比静更复杂。对应其状态的复...
一、“功夫”与“工夫”的用法“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二、“贯穿”与“贯串”的用法“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
编者按从这期开始,《修炼文字功夫》专栏开始刊登由《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老师撰写的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在词语中充当语素的“作”与“做”只要根据工具书中的写法来选用就可以了。例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宜写“创作”“制作”“做工”“做主”等。发生混乱的地方主要在“作”与“做”处于动宾结构的关系中、充当动词时的选用。也就是说,在...
“棵”是量词,用于树木等植物个体。例如:(1)他家门口有两棵高大的皂角树。(2)院子西头,种着几棵桑树。(3)他在窗前开出一块地,种了几棵牡丹。(4)老王在菜市场上买了五六棵白菜。(5)墙上的几棵草在风中摇摆。“颗”也是量词,但用法跟“棵”不同。“颗”一般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包括颗粒状的东西。例如:(6)小刘从地上捡起两颗子弹,放进子弹...
有读者问,某媒体中说:“就是这些因素支撑着中国当下的散文创作,并成为其中的那颗跳动不熄的心脏。”请问,其中的“不熄”用得是否妥当?上述句子中“跳动不熄的心脏”的意思是“不停止跳动的心脏”,表示这个意思宜用“不息”。“息”有“停止”的意思。例如:(1)在创业的道路上,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人,才能获得成功。(2)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
“自许”是“自我称赞”“自认为是”或“自我命名”的意思。例如:(1)老王退休后经常钓鱼,经验很多,自许为“钓鱼高手”。(2)他非常爱看乒乓球比赛,自许为国球的“超级粉丝”。(3)小郭的观点经常和其他老师不同,他自许为语文教研组的“孤松”。(4)老李喜欢厨艺,自许为“家庭面点师”。(5)小王喜好挑街上店名的错别字,常以“纠错专家”自许。...
某媒体中说:“李希凡后来坦诚,当年对王蒙文章的批评的确有失偏颇。”请问“有失偏颇”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读者言川言川读者:“有失”是指在某方面有失误或欠缺,例如:(1)到了国外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要做任何有失国格的事情。(2)这些人的这种做法,是有失人格的,应当对他们予以批评教育。(3)那位排球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跟...
某媒体刊文说:“他们调研过不少独居老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内心孤独’那一项打了勾。”请问其中“打了勾”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天津读者蒙天萌蒙天萌读者:“勾”跟“钩”的用法不同。就日常应用而言,宜注意下列几点:1、表示在纸上做出线段或图形,宜用“勾”。例如:(1)把这篇文章中用得精彩的词语勾出来。(2)请同学们勾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排...
某媒体刊文说:“呀,火苗窜出来了,刺眼的火苗在舞动……”请问其中的“窜”用得是否妥当?谢谢!——吉林读者白山山白山山读者:“窜”读四声cuàn,意思是“乱跑,奔逃”。例如:(1)在我军的打击下,敌军向西逃窜。(2)几个坏人抢劫别人财物时,碰到了武术教练,被打得抱头鼠窜而去。(3)一片林子着火了,林子里的动物们东逃西窜。“窜”也用来表示...
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在《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45条禁用词、规范用语基础上,这版新增57条内容。新增的时政社会生活类词汇中强调,对国内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不使用“老板”。报道中一般不有意突出...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比如,编辑校对再如此下去,将会须发尽白)。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比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编辑校对须采取治疗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为这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