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词语运用

“不尽人意”不是“尽如人意”的否定式

近年来在媒体中经常看到一个貌似成语的词组——“不尽人意”。例如:(1)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表现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教育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人民网2011年2月23日)(2)投资者担心世界各国央行的刺激经济措施作用将逐渐减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不尽人意,原油需求增幅预期也不乐观。(《经济参考报...

“迪士尼”还是“迪斯尼”?这是个问题

“迪士尼”还是“迪斯尼”?这是个问题

导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WALTDISNEY公司在大中国地区的名字就有至少三个:迪斯尼、迪士尼、迪斯耐。如果再加上前面的小名沃特、沃尔特、华特,它在华语市场的名称可以有许多排列组合,比如当时在香港曾被叫做“和路·迪士尼”。作者:张丹(英国)上...

新华社 2019-10-15 80

媒体高频误用的十大成语

1.不以为然【误例】“有人恨你,巴不得你早点出事……”谈起类似的恐吓短信,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类似的恐吓短信,不过常征对此从来是不以为然,置之一笑。(《扬**报》)【解析】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正例】我觉得张艺谋还抓不到商业电影的重...

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

贬义词1、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示例: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余秋雨《文化苦旅》√2、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3、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4、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

理解成语:弄清典故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邯郸学步《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

别再误用这些“体育术语”

先说“三甲”。自从有了体育报道以来,“三甲”一词便在全国许多的报纸杂志中不时出现。如“某俱乐部今年的目标是冲进三甲”,某队成绩下滑,最终被挤出三甲”“某队跌出三甲圈外,主教练被炒鱿鱼”等等。更有甚者,某些报纸还堂而皇之地让它出现在标题上其实这种用法,都属于误用。三甲可不是指前三人。“三甲”最早来自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宋史·选举志》就专...

这些成语,容易望文生义

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对于这种成语,仅仅读懂了字面意思,往往还不能确切掌握成语的含义。如果连字面义也没有弄清,便穿凿附会,强作解释,便只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了。请看例子。侧目而视“侧目而视”语出《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形...

企业内刊慎用词汇摘编

为帮助企业宣传部门和文化建设部门规范对外新闻发布和公文稿件用语,中文编辑校对网参照部分企业内部文件和新华社有关新闻报道禁用词,形成此篇“企业公文稿件慎用词汇摘编”。一、领导活动建议用词1.报道企业领导出席各类庆典、会议等活动时,建议不要使用“亲自”、“莅临”、“光临”等词汇,应使用“出席”、“参加”等。2.报道企业领导赴国(境)外执行...

这些成语,可不能瞎比喻

许多成语具有比喻义,人们使用这类成语就是用它作比喻,形象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成语比喻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这类成语多数不难理解,使用起来不容易出错。但也有一些比较难于理解和使用,需要格外小心,否则很容易比喻失当,造成误用。下面举几个例子。为虎作伥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

这些成语的使用对象不能搞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对象是有严格限制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适用。有的只适用于一定性别和年龄的人,有的只适用于具有一定关系的人,有的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使用时只能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扩大或转移,否则必然造成误用。请看例子:香消玉殒“香消玉殒”比喻年轻女子死亡(殒:死亡)。本作“香消玉碎”,语见《群...

被体育编辑玩坏的成语

这几个被玩坏的成语的例句来源于各媒体官网,且似乎自有中文体育报道后,就一直存在。会不会一直存在下去呢??始作俑者玩坏例句:郑智是这个进球的始作俑者和终结者。他制造了左路的界外球,布拉夫海德将球掷向禁区边缘,基恩将球从左路传向禁区中央,对方后卫头球解围不远,郑智在禁区内右脚将球卸下,迅速转身,起左脚凌空抽射,皮球直挂球门右上角。(中国*...

“源于”与“缘于”的区别

的确,这两个词语很容易用混。“源于”是“来源于”的意思,例如下面的句子里要用“源于”:(1)这种说法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2)文学艺术源于社会生活。(3)他的这个创意源于一幅元代的山水画。(4)这个理论源于许多年前一位学者的著作。(5)这是源于英语的外来词。“缘于”是“起因于”或者“原因是”的意思。“缘于”表示的是因果关系。例如下面的...

“拽”与“跩”辨析

拽与跩,一个以提手为偏旁,一个以足为偏旁,为了辨明字义,区别读音,在谈“好拽实、好跩哟”方言俚语之前,首先来闲聊一下“拽”与“跩”的龙门阵吧。按单字解释,“拽”有几义:一为扔,而且是使劲扔;二为拖、拉;三为胳膊有毛病,转动不灵活,手臂受伤伸不开。扔、拖、拉,都离不开一双手,因之打头的偏旁均为提手。而那提手之后随之相伴的“曳”字,读“夜...

10组常见虚词误用

毕竟究竟(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毕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例中两词应互换。大...

10组常见虚词误用

毕竟究竟(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毕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例中两词应互换。大...

网友提问最多词语的辨析

蜕化退化“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学历学力“学历”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学力”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的人员均可报考。界限界线两个词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限...

这几个成语,搞错了也少人知道

登高必自卑很多人理解成:登上高处,一定会觉得很自卑。这种理解似乎很有道理,从高处一望,啊,世界真大,我真渺小,于是不得不自卑起来。事实这个成语是说,想登上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自卑并不是看不起自己的那个“自卑”,而是指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求全责备错误的理解是: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批评怪责。其实责备与求全是同样的意...

最常见的几例虚词错位

在媒体报道和书稿中,虚词的使用都很频繁。而虚词位置的不当是最容易被许多作者编者校者忽视的一点,“好像读得通”“还行,不影响意思表达”“上面检查不扣分吧”“读者不会介意的”等想法经常萦绕在想改而未改之间,慢慢的,这类病句就感觉不出错来了……01关于6月1日,6名大学生因假冒儿童过节被逐出某学校。今天早上,全国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网络的事...

“吗”和“嘛”的用法区别

吗、嘛二字,一般人都很眼熟,以为正确使用不在话下。可偏偏就是这两个字,经常会张冠李戴,连中央级刊物也经常“开句玩笑吗!”本该用“嘛”却用了个“吗”;“我赔得起嘛?”和上一句正好相反,这里用“吗”才能表达疑问语匀。可见,吗、嘛二字不可小觑噢。从文字运用的实践来看,吗、嘛均可作译音用字,如吗啡、喇嘛。吗啡为英语Morphine音译,“吗”...

这些常见词语的用法,有法可依

和,以及,或者;应当,必须;不得,禁止;但是,但;除……外,除……以外;依照,按照,参照;制定,规定;会同,商;缴纳,交纳;抵销,抵消;账,帐;以上,以下,以内,不满,超过;日,工作日;作出,做出;公布,发布,公告;违法,非法;设定,设立;执业人员,从业人员;批准,核准;注销,吊销,撤销;根据,依据;谋取,牟取等日常和法律用词,已由《...

2019-10-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