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词语运用

异同:“翻番”与“加倍”、“擦”与“搽”

“翻番”与“加倍”的异同?表示数量的变化时,“加倍”指按照原有的数量增加相等的数,也就是增加到原数量的两倍。例如2加倍后是4。“翻番”跟“加倍”是一样的,如两翻番后是四。这时二者是动词。“翻番”一般只用于数量变化,“加倍”除了表示数量变化外,还可表示程度比原来深很多。例如:(1)在新的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加倍努力工作...

“打鱼”还是“打渔”?

“打鱼”还是“打渔”?文/丁娴《打渔杀家》是一出脍炙人口的传统好戏,可是我却有一个疑问,是“打鱼”还是“打渔”?中国文字实在太有趣了,我一直在想,这里打的是“鱼”还是“渔”啊?鱼和渔在甲骨文中就有,都是象形字,“鱼”的第一个意思就是“水虫”,也有“捕鱼”的意思。而“渔”的意思则明确是“捕鱼”。翻阅古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鱼”是这...

超容易用错的20个成语,你用对了吗?

1.曾几何时【解释】:表示“过去没有多久”。【示例】: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误用】: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2.糟糠之妻【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示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

报道中如何正确使用修饰性词汇

修饰性词汇即是在句子中起到“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作用的词汇,形容词、副词等具有上述功能的词语、短语均属于这一范畴。新闻报道为避免主观性,应慎用修饰性词汇,多用中性词汇描述。但随着新媒体和各种社交自媒体的发展,“快餐式”的信息传播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新闻报道语言在这种“冲击、融合”中也发生一系列“异变”,其中修饰性词汇...

2019-07-16 101

“点击率”还是“点击量”?这些三字词语你用对了吗

有人说,三字词用好了能使公文形象生动、锦上添花,质量上一个台阶。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如果三字词用错了,不但不能为文章增色,反而会被笑话。为此,我们梳理了20个经常出错的错误例子,以此提醒大家避免写错、用错。1.点击量还是点击率此次策划的全媒体新闻报道,经多家网络平台播发和转发,点击率已突破2万人次。点击率应改为点击量。2.金刚钻还是金...

2019-07-15 67

专业编辑都容易混淆的12组词汇,你知道吗?

“报道”与“报导”、“截止目前”与“截至目前”、“而后”与“尔后”……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错,甚至对于很多专业编辑来说也是高频出错词汇。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12组很容易被混淆的词汇,希望大家在工作与学习中时刻保持一种客观严谨的态度。(一)“联结”“连接”与“链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

2019-07-15 78

高山仰止的“止”不是停止

成语,是中国汉语中能体现出文化底蕴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我们日常见到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很多记者常喜欢在写新闻时使用一两个成语。我们用好、用对成语确实可以提升文字的文化美感,然而用错、乱用成语却会给新闻报道带来差错。2011年11月16日某报一篇文章说:“面对前辈大师的成就,我们决不能高山仰止、望洋兴叹,也不可亦步亦趋、抄袭模仿。”面...

2019-07-15 102

《人民日报》总结60个常被误用成语

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

2019-07-12 127

“违反法令”还是“违犯法令”?“摘抄”还是“摘钞”?

“违反法令”还是“违犯法令”?问:我是一份法制报纸的编辑,经常遇到“违反”“违犯”俩词,但常弄混。这两个词究竟如何区别?到底是“违反法令”还是“违犯法令”?答:“违反”和“违犯”前一个构词语素都是“违”(即“背离”“不遵从”),区别在后一个构词语素,前者是“反”后者是“犯”。辨析这两个词,关键还得弄清俩词中“反”和“犯”的区别。反,本...

2019-07-08 144

几种词语的用法

“或”在标题中时怎样理解报刊的标题中有时出现“或”字。例如:《汉字热或促日本“汉检”改制》《美数州因缺钱或废除死刑》《夏季出生的孩子上学或更吃力》。怎样理解标题中的“或”呢?“或”在汉语中常用做连词或副词。做连词的时候,常见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选择”。例如:(1)不管他同意或反对我都要进行这项工作。(2)或你去,或他去,总得有人去...

2019-07-07 142

“亟须”与“急需”,“对”与“对于”

“亟待”是“急迫等待”的意思。其中的“亟”是个文言词语,义为“急迫”“迫切”。例如:(1)这件事情亟待解决。(2)这片森林里的珍稀鸟类亟待保护。“亟待”带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因此“亟待”一词一般用于书面语中。《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亟待解决”的用例。《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有“急待”(跟“亟待”同义)。可见“急...

2019-07-02 84

准确用词:歉收、欠收,以为、认为,竟然、居然

歉收≠欠收人们常常把“欠收”与“歉收”混同使用。如:“由于去年干旱,庄稼欠收,全村还贷率不足一半”“玉米欠收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还有诸如“夏粮欠收”“农作物欠收”“粮食作物欠收”“连年欠收”等说法,也比较常见,但其实都不恰当。“歉收”一词跟“丰收”相对,专指庄稼、蔬菜、果品或者水产品的收成不好。如:“全球棉花歉收损失72亿美元,水...

2019-06-27 130

语文诊所|“轩然大波”“从一而终”“随遇而安”

语文诊所丨“随遇而安”不等于“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导读“顺其自然”强调对将来发展的结果不加干预,“随遇而安”强调对已经面临的遭遇能够适应,二者区别明显,不容混淆。“随遇而安”意思是不管处在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并感到满足(遇:境遇;安:安然自得)。语见《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宋·朱熹集注:“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

2019-06-27 131

语文诊所丨“多如牛毛”“衮衮诸公”“抛砖引玉”

“多如牛毛”不用于褒义导读“多如牛毛”形容的都是令人厌恶或不值得珍惜的人或事物,如果把“多如牛毛”用于褒义,在感情色彩上就显得极不协调了。“多如牛毛”意思是多得像牛身上的毛一样,形容非常多。语本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例如明·叶春及《应诏书·御尊卑》:“天下县吏每苦于繁文缛节多如牛毛,不能尽心王事。”姚...

2019-06-27 34

语文诊所丨“杯水车薪”“不尴不尬”“高谈阔论”

语文诊所丨“杯水车薪”≠“微乎其微”“杯水车薪”语本《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后以“杯水车薪”四字成文,比喻力量太小或数量太少,无济于事。例如明·徐光启《闻风愤激直献刍荛疏》:“且寥寥数人,仅挟数器,杯水车薪,何济于事?”冰心《我母亲的生平》:“这些稿费,数目不大,杯水车薪,于...

2019-06-27 109

辨析:“连接”与“联结”,“和”“与”“及”

“连接”与“联结”的不同“连接”指“衔接”。例如:(1)两座山在这里连接起来。(2)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两条铁路在这个车站连接起来。(3)两根电线已经被接线员连接起来,现在可以通话了。(4)向西去的两条公路在前方80里处相连接。(5)十节车厢连接在一起,成为一趟列车。“联结”则指“结合在一起”。例如:(6)发达的公路网和频繁的物资交流...

2019-06-27 118

区别:“考查”与“考察”,“制订”与“制定”,“棵”与“颗”

“考查”跟“考察”用法不同“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例如:(1)这次语文期末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少年宫的老师让学生分别演奏乐器,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3)主任开始对6个小组上个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查,他把一张表格交给各组,让所有人员及时填写上报。“考察”指观察、研究。例如:(4)多位科学家近年来对青藏...

2019-06-27 73

区别:“成型”与“成形”,“凸显”与“突显”

“凸显”跟“突显”的差别“凸显”跟“突显”是近义词,都表示“显现出来”,但是两者有细微差别。“凸显”侧重于“清楚地显现出来”。例如:(1)一场春雨之后,天放晴了,碧绿的草坪中那一大片红色的郁金香愈发分明地凸显出来。(2)到2020年,中国将完成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北斗系统建设之快,凸显着中国雄厚的技术实力。(3)吸纳就业能力强、就...

2019-06-27 72

“勾”跟“钩”,“对”跟“对于”的用法

“对”跟“对于”的用法“对”有形容词、动词和介词3种用法。用作形容词时,是“正确”的意思。例如:“你的意见很对”。用作动词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对待”或“对抗”。例如:(1)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表“对待”)(2)他用大砍刀对鬼子的指挥刀。(表“对抗”)另一种用法是表“朝、向、面对”。例如:“窗户对着马路”“两个管子对得不准就接不...

2019-06-27 85

【咬文嚼字】您是不是言重了?

有些成语意思相近,但语义轻重有所不同。例如“目空一切”和“目中无人”都有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意思,但“目空一切”指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语义要重得多。对于这类成语,使用时必须掌握分寸,力求恰到好处,防止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其中重词轻用的毛病尤为常见,以下为几例。信口雌黄“信口雌黄”原指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雌黄,一种橙黄色矿物,可做颜料...

2019-06-27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