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易错字词

文章病院|欧几里得?阿基米德!

《中国好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第164页有句话说,王阳明37岁时,“被谪在贵州龙场驿,某夜睡梦中大悟,像欧几里得一样跳起来,大叫我知道了”。笔者想指出的是,“跳起来,大叫我知道了”的希腊先贤,不是欧几里得,而是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约前330—约前275),古希腊数学家,《几何原本》的作者,被后人称为“几何之父”。阿基...

咬文嚼字 2023-09-18

社交新风|网络交流中的析字辞格

析字”是一种利用文字形体的变化来曲折表达含义的修辞方法,比较典型的有“离合”和“增损”两种手段。“离合”是把一个汉字拆开来使用,如坊间把“兵”叫作“丘八”,用的就是此法。“增损”就是把字形略作增减后再用来表义,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且介”两字是“租界”两字的省形,意指他的居所在“半租界”。在今天的网络即时交流...

咬文嚼字 2023-09-18

一针见血|如何“以身作责”

2023年1月12日《中国电视报》C3版刊有《细微之处见家风》一文,其中说:“我们兄弟姐妹是幸运的,有一位睿智、豁达的母亲在细微的生活中以身作责,循循善诱,助力我们茁壮健康地成长。”其中的“以身作责”应当写作“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即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其中的“则”,意思是榜样、楷模。“则”还有规则的意思,如总则、细则。也作量词,用...

咬文嚼字 2023-09-18

追踪荧屏|拓片不能读tuò片

电视连续剧《灵与肉》第23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角许灵均正在欣赏自己从山崖崖壁上拓印下来的一张神秘的图腾像。女知青何琳问许灵均正在看什么,许灵均把图像递给何琳说:“你看。”何琳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说:“这是拓片。”(字幕同步显示)此处何琳把“拓片”读成“tuò片”,有误。拓,是个多音多义字。读tuò,可表示开辟、扩充。如:拓荒、开拓...

咬文嚼字 2023-09-18

一针见血|应是“讳莫如深”

2018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第11版刊有文章《环京楼市频现“押房赌局”》,其中写道:“在大运河孔雀城,几位销售人员都对规避限购的操作模式忌讳莫深,最终叫来销售主管才详细说出。”这里的“忌讳莫深”写错了,应改为“讳莫如深”。“讳莫如深”是个常用成语。深,深重。事情重大,提起来伤人的心,因而隐瞒不说。出自《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咬文嚼字 2023-09-18

有此一说|“无精打采”小考

现代汉语辞书一般只收录“无精打采”“没精打采”。“采”本义指采摘,借用为色彩之义,后造“彩”字专指色彩。所以“采”“彩”是古今字,如今形容人的精神面貌用“神采”不用“神彩”(见《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特别注明,不宜写作“无精打彩”“没精打彩”。以上提到的这些词形中,“无精嗒彩”最为少见,“嗒”显然是记音字。“...

咬文嚼字 2023-09-18

防汛救灾新闻报道常见差错例析

防汛救灾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大任务,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准确地报道防汛救灾的情况,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服务民生。为此,新闻写作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客观性,避免出现差错和失误。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防汛救灾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差错,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一...

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评委提醒:这些读音可要注意啦!

最近,我担任了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的评委和“曹灿杯”上海市展演的评委,听了几百个孩子的朗诵。总体感觉现在青少年的普通话水平比我们年轻时高了很多。普通话语音受沪语的影响越来越小,以前比较突出的平翘舌音的问题,现在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在评选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语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前后鼻音的问题在朗诵过程中,很多孩子把后鼻...

流行语|“叭”就是“吧”吗?

网络语言生活日新月异,汉语新兴语气词也不断涌现,“哒”“鸭”“捏”“吖”等都是语气词家族中的新宠。近来,又一个语气词“叭”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在传统词典中,“叭”通常被定性为拟声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叭”的注释为“拟声词,形容枪声、物体断裂声等”。BCC语料库中有不少“叭”做拟声词的用例,如“他终于把枪举起来,“叭”地...

《封神》里商都朝歌的“朝”读cháo还是zhāo?

读者都知道多音字是汉语的常见现象,一字双音或多音往往影响该字的意思。比如“率”就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其常见的读音是shuài和lǜ。读Shuài的时候,一般表示“带领”“模范”等意,如“率领”和“表率”;读lǜ的时候,一般表示“数字”,如“效率”和“利率”。不过,像“朝”这种存在zhāo和cháo两种读法的异读,一般...

字斟句酌│“刺谬”?“剌谬”!

“剌谬”一词,较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大意是说:如今您要我推荐贤士,恐怕和我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吧?汉代以降,“剌谬”一词频频出现,常指违背常情、事理或制度。如唐代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谬经旨。”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议论纷拏,各有剌谬。”宋代王溥...

请你挑刺儿|这个字,错得不应该(内附上期解读及获奖结果)

图中的“报道”应改为“报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报到”释为“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报到”“新人报到”;“报道”释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新闻报道”“报道消息”。将“报到”误用为“报道”的原因是人们混淆了同音词。这两个词都为合成词且第一个语素一致,都为“报”;第二个语素虽不...

语言文字报 2023-07-28 1

社交新风|流行语中的日源词

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源自日语的外来词,如经济、卫生、劳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著作,在翻译相关概念时,往往采用汉字词来意译。如用“经济”译economy,其实源自中国古代“经世济民”的说法。这种翻译方法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看来,显得贴切易懂,因此直接就从日语中大批量引用了。近十几年来,网络...

咬文嚼字 2023-07-28

文章病院|为日心说献身的并非哥白尼

2018年10月12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刊文《爱在高原》,其中写道:“哥白尼为了捍卫日心说,捍卫科学真理,不惜献出生命。”说哥白尼因捍卫日心说而死,这就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最大的成就是以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当时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日心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被古希腊天文...

咬文嚼字 2023-07-28

十字街头|“蓬宿区”还是“篷宿区”?

在公园健步走,发现跑道一侧赫然立着一块标志牌,“应急蓬宿区”十分醒目。绕跑道一圈后,又发现不同方位也立着同样的标志牌。显然,“蓬宿区”中的“蓬”错了,应是“篷”。蓬,是个形声字,从艸(草),逢声,本指一种草名。《说文解字》:“蓬,蒿也。”蓬草干枯后,草球遇风飞旋,也叫飞蓬。引申有蓬松、散乱、旺盛之义。也可作量词,用于枝叶茂盛的花草或浓...

咬文嚼字 2023-07-28

有此一说|话说“开河”

新购得王锳著《诗词曲语辞例释》(第二次增订本),随手翻到“开呵(开阿;咳呵)”条,发现被释为:“为戏剧艺人之行话市语,本为脚色上场时自报家门之意。”“自报家门多用白,故‘开呵’可径作道白乃至演出解。”不由想到了一直半懂不懂的“信口开河”。“信口”就是“随口说”“随便说”,但“开河”呢?《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均只有河流解...

咬文嚼字 2023-07-28

热线电话|“水来土掩”的“掩”究竟作何解

答:“水来土掩”本来作“水来土堰”。如元代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堰,是个多音字。读yàn时,当名词用,指挡水的坝。读yǎn时,当动词用,意思是筑坝挡水、阻水。“水来土堰”的意思是,洪水来了,就用泥土修筑堤坝阻挡。其中的“堰”读yǎn。与“堰”同音的“掩”,有“遮蔽”的意思...

咬文嚼字 2023-07-28

一针见血|何来“真知烁见”

《讽刺与幽默》2015年3月13日第14版上有一篇文章《信任的缘由》,其中写道:“事实证明,哈里没有让罗斯福失望……他为罗斯福提出了无数的真知烁见,帮助解决了一个个难题……”这里“真知烁见”的“烁”应改为“灼”。灼,读zhuó,本义为灸、烧,也可指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即真正知道,清楚看见,引申指正确而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江藩《汉学师承记...

咬文嚼字 2023-07-28

一针见血|“姬爽”何人

《国学典藏书系·成语故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1月出版)一书讲到“爱屋及乌”的故事时,有这样一句话:“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旦(周公)、姬爽(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召公名叫姬爽吗?根据《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姓姬名奭,为周文王姬昌之庶子,因其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

咬文嚼字 2023-07-28

正音室|“刹那”莫读“shànà”

近日笔者在CCTV6上观看电影《江湖论剑实录》,电影开头男主角司徒耀祖这样说道:“突然有一天,我们又被迫放弃了这一切,因为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名门正派的东西。刹那之间,名门正派四个字成了你存在的全部……”(字幕同步显示)演员将“刹那”读为shànà,正确的读法应为chànà。“刹”有两读。读shā,表示止住,如刹车。读chà,...

咬文嚼字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