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
2024年7月,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九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双城双区”的战略布局,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可以说,这是扬州主城广陵区一次关于区域板块的新定义、区域功能的新设计。2023年4月,扬州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成为江苏唯一入选城市。扬州联动推进18个子项目,加快形成可推广的公立医院改革“扬州经验”。三中全会提出...
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最具广泛性、下沉性的国际传播形式,在国际传播的整体布局中日益发挥主导性作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能达到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地方文化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和素材库。宜春历史悠久,山歌、戏曲、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宜春深入挖掘、用好地方传统文化题材,讲好地方特色文化...
深度访谈,也被称为“半结构式访谈”。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深度访谈法源于人类学,和参与式观察并重,是民族志研究中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手段。众所周知,传播学和社会学之间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结,许多传播学研究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大多借鉴于社会学,自然而然地,深度访谈应用于传播学中也不足为奇。关于最早深度访谈与传播学的联结,学...
所见,现在不管是做抖音还是公众号,做起来越来越难了,打开率、分享、点赞、完播率都在下滑。其实都不用看大数据如何,就身边的这帮人,头部、腰部、底部号都有,都反应数据在下滑。所以,就有人说别做公众号了,那已经是过去式的东西,快死掉了。抖音也不要做了,流量红利已经过去。这话听着耳熟,微博有人这么说,小红书有人这么说,现在的抖音也有人这么说,...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创新成为了各企业与机构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关键。然而,如何真正做到内容创新,则需要深入理解并贯彻“在场”、“在线”、“在理”的理念。一、理解“在场”“在场”是指新媒体内容应当贴近用户,具有现场感和即时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于信息的获取也更加即时和便捷。因此,新媒体内容需要具备现场感和即时...
陈述事实部分,仅有一句话,“近日,鲁山县牛郎织女爱情主题雕塑受到媒体和网民朋友的关注”。这个“关注”太过模糊,到底大家是如何关注的?是现场采访还是网上评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说过什么过头话?回应关切部分,一个“初步调查”就可以对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党某某予以免职,理由是什么?没提。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是党纪还是国法,依据哪条哪款,...
“一个话题本没有意义,报道得多了,也就成了话题。”在新闻传播专业“学与不学”“值不值得学”问题上,充分验证了新闻话题的制造机制。临近开学,张雪峰的“新闻无用论”刚刚消停,这厢“北大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留校做食堂阿姨”的消息又引热了话题。“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闭着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这样有点调笑性质甚至哗众取宠意味...
近年来,中国水运传媒结合行业实际,持续探索“新闻+”运营新模式,坚持用户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行业“朋友圈”关系链,通过行业社群深度链接用户,采用前沿数字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不断探寻中国水运传媒“新闻+”转型发展之路。如何实现“新闻+”模式转型?1.变受众为用户是成功转型的关键行业媒体要建立用户中心意识。用户即阵...
笔者长期在县级媒体工作,近年来策划、主创、编辑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江苏新闻奖、江苏省好新闻、江苏省县市(融媒)好新闻和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等奖项。在获奖作品中,有三件获奖作品的得来有点特别,均发掘于记者原作品中被“漏过”的新闻线索。那位“蟹女郎”在2021年度江苏省县市好新闻评比中,笔者采写的通讯《屡败屡战“蟹女郎”》获得一等奖。作品的主...
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坚持精选好故事,客观上推动了《特别关注》乃至整个期刊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特别关注》在全国平均期印数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位居第8(前10位期刊中,仅有2个非时政类期刊——《特别关注》杂志和《读者》杂志,其余8家均为时政类刊物),较2019年上升2位,这组数据从一...
标题是新媒体产品的“入场券”,这一“入场券”是否吸引眼球,直接关系到新媒体产品的点击量。“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标题不吸引人,即便内容再好,用户也不愿点开,传播效果必然有限。对新媒体产品而言,用户能否“入场”,标题起得好不好尤为重要。系统梳理新媒体爆款产品的标题特点,研究如何让标题更有吸引力的规律,对提升传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十分必要。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处于资讯爆炸的时代虽然各种各样的知识触手可及但也让我们茫然与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焦虑不已或许您可以试试暂时离开电子屏幕静下心来重新感受纸质阅读的魅力如果一个月只有读一本书的时间那《新闻与写作》绝对是最佳选择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题为《今晚:〇。......》的文章引起热议,网友调侃“‘〇〇’系列,中国青年报快去申请专利吧”“关于〇〇那件事儿”“他起名一直可以的”。
阅读量“25万+”,点赞5000余条,评论过千……2021年12月17日14时26分,湖北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汉阳区委书记:知音在此,约起!》,发布后24小时内即收获“10万+”,并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内,实现阅读量翻倍。
“小故事”如何折射出“大变迁”?“烟火气”里又展现怎样的“精气神”?一起听听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创意总监田梅讲述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一等奖《听·见小康》中的创新之处,今天,我们登载全文,与大家分享。
中国新闻奖H5新闻获奖作品作为国内融合新闻报道的标杆,以沉浸交互技术为手段,全面立体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在叙事深度和参与体验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参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医护人员辛苦战斗在抗疫一线。为了记录这些奋战身影,很多媒体都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战疫报道。
当下新媒体主流派系的文章类型是什么?那就是观点评论型的文章。可以说这类文章,是新媒体爆文当中最大的流派,在各类爆文中占了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