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三十二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味同嚼蜡。如何改变这一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加点“味精”。新闻界前辈穆青老师曾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穆青老师这里讲...
什么叫通讯?通讯的书面定义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一般来说,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人物通讯,顾名思义是以描述人物为核心的新闻稿件,主要用于宣传富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人物,为社会树立榜样。如何写好人物通讯?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何写好建党百年报道“同题作文”,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课题。新民晚报早启动、早谋划,为做好建党百年报道做足功课,其中,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摄制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自4月8日推出后先声夺人,叫好又叫座。同时,推出《百年大党——阿拉说变化》《红色弄堂》《光...
对人而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写作而言,亦是“文贵有眼”,讲究“做亮文眼”。所谓“文眼”,通俗地讲,是指文章中那些最能揭示主旨、最能涵概内容、最能升华意境、最能帮助受众准确理解把握整篇文章主题和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因此,善于提炼鲜亮的文眼,不仅能使写作事半功倍,而且能使文章增光添彩,写出靓丽的文章。
新媒体更多采用单行题,具有“小而美、秀而精”的特质,在运用上要“瞄得准、用得妙”,“诗性表达”便是一个强化报道吸引力、影响力的有效方法。要善于寻找新媒体新闻标题“诗性表达”的规律,以“实事求是”为坐标参照,把握好分寸,做到巧用、妙用、善用。
何谓新闻评论?在媒体工作时未曾细想。到复旦新闻学院教书后,才得以有暇认真回顾自己的评论生涯,整理新闻评论写作体会,并结合新闻教育实践研究评论这个课题。
当下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党史”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开展,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及学习文章十分有必要。而围绕“建党百年”大主题之下开展各类分主题文章的写作也是一个重点内容。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写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章的一些方法与写作思路,希望能给大...
对于新媒体运营而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输出让用户觉得有价值的文案内容,那么在塑造文案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可以想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接收软文信息,达到软文营销的目的,写好软文的内容才是关键。
练习基本功,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事。任何一项手艺,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是需要练习的,而且长年累月地练习,之后才有所成。每天都在自由地书写,每天都在练习写作。可是我并没有太注意方式方法,只要我想到哪里就写哪里,但保证不变的是...
“胳膊下的文件夹”、利用可视化思维进行在线调查、激将法、请外地同事代为提出采访……面对棘手的调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们最常用的突破技巧。?
做新闻如采矿,而如何在“天然贫瘠”的土地上勘探寻觅到矿源,并使其成为能够被持续开采的“富矿”“金矿”?是身处“老少边穷”地区的记者职业征程中的巨大考验和挑战。
暴雨,又是暴雨!近日,湖北随州遭遇特大暴雨,受灾地区房屋被淹、供电中断、道路受阻、人困雨中……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接连发生极端暴雨、台风等突发灾难性事件......使全国人民揪心。此时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灾难报道客观准确永远应放在第一...
在采写实践中,不少记者编辑不断探索,勤于总结,陆续酝酿写出一些箴言式的文字。这些文字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对进一步提高采写能力与水平大有益处。现将部分刊发如下,与大家分享。?
几十年过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藤椅上被顶穿的那个洞”,《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这样的细节,至今没有忘记。这,就是新闻细节的魅力所在!
作为记者编辑,“临门一脚”的功夫很多,但制作出精彩标题是最重要的功夫之一。大家知道,标题是对新闻的提炼和概括。制作标题就是要从成百上千字的报道中划出重点,把读者最关心、最精彩的信息放在标题上,使之一瞥之间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