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新闻从业人员至高无上的原则。对人民负责,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真实、及时、准确地告知世界的最新变化,告知公众需要的、公众必须知晓的重要信息。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评奖活动,几个评委的统一认知是——现在的广播新闻评论,尤其是非新闻频率采制的新闻评论,总让人感觉作者未能把握广播新闻评论的实质,对体裁的理解和把握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又到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毕业季,作为导师指导硕士论文是一累活,之前我写一篇推文《吐槽研究生论文写作“十八怪”》,得到许多导师的共鸣。但是对于研究生,光是吐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呀,因此我整理这些年指导硕士论文写作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其提升论文写作...
笔者有个也许偏颇的观点:一名新闻从业者的高阶要求,是写出一篇好的人物报道。为什么这么说?其他类型的新闻作品,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客观性为旨归,而人物报道从人的视角去挖掘新闻事实的逻辑和脉络,以一人或者多人的命运记录一个时代的起起伏伏,融合了主观和客观,层次更多元,也因其关注人之本身而更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这就是人物报道的独特魅力...
相较于一般新闻事件,灾害类事件往往兼具突发性与持续性的双重特性,更加吸引受众关注。然而客观情况是,灾害的级别越高,报道的难度往往越大,对新闻媒体与从业者的要求也越严苛。因此,在对灾害类事件尤其是重特大灾害的报道中,中央级媒体(以下简称“央媒”)通常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而直播作为此类事件中常用的报道手段被央媒广泛运用。通过直播,媒体可以...
业内一般把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1、政治性差错。多指一些导向性的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比如,有的媒体借反思改革否定改革,认为改革改错了;有的媒体在台湾地区选举...
言论是以说理为特点,并以此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的。如果说理文章板着面孔,正襟危坐,以刻板、冷漠、呆滞的面目出现,或者通篇言之无物,隔靴搔痒的空洞大道理,读者读起来就会味同嚼蜡,谁又原意看呢?
一、讲好一个故事,首先是故事本身要具有深度和广度。2019年春天,偶然看到一段视频,讲述一位77岁的藏族老人定期上山清理游客垃圾,每次他需要步行10多公里,靠着一根绳索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垂直落差达到1000米。巍峨雪山、跋涉的垂暮老人、拾捡起...
新闻采访写作忌“拣到篮里都是菜”的作风,言论写作也是如此。有时,你手头会有很多可写言论的素材,从总体上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是中心工作的需要,有的是群众的呼声,那就要看作者的观察分析能力了。
写言论要出思想,而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作者对某件事物与之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深刻的反思。不少同志觉得,写言论出思想难,出新思想更难。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快UP融媒大会”是快手融媒学院主办的线下IP活动,致力于服务中国媒体行业融合与转型的创新议题与内容共建。快手融媒学院和海河MCN共同举办的“快UP融媒大会”天津站活动上,快手邀请到多位拥有百万粉丝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围绕短视频与直播内容创作、运...
逗号、顿号、分号、点号等标点符号在写作和编辑工作中经常被误用。本文内容选自《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本书作者杨林成是《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曾任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副编审、上海远东出版社审校室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审读室主任等职。编著图书有《标点百诊》《词误百析》《常识百点》《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等。
数据新闻是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解读数据、表达数据和传播数据也将成为媒体同行、新闻从业者必备技能。2020年9月24日起,都市快报时政中心联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推出“建言杭州‘...
新《著作权法》今起实施,这次《著作权法》修改触及到了许多实质性内容,对媒体版权保护将产生哪些影响?《传媒茶话会》特约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律师孙志峰对此进行一一解答。
这次2020年度江苏省好新闻(文字作品)的评选,全省共有82家媒体报送了604件作品,经过4天时间评阅,产生了一等奖65件、二等奖142件。笔者首次参与江苏省好新闻评选,在翻阅这些作品时,反复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新闻作品能体现全省媒体人的最佳水准,在这34.2%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想这些优秀作品都...
典型发言材料是机关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是在相关会议上谈经验做法、谈工作成效、谈体会收获、谈下步打算的综合文稿,主要为了总结经验、启迪思想、推动落实。其主体既可以是单位集体,也可以是个人,一般以口语为主,使用第一人称。在写作方法上,应主要把...
就是以“性”字、“感”字作为公文标题。举个例子,平时写标题,喜欢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等等,可以试着改成“性感型”标题:?
在“尽如人意”中,“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如”即符合、满足,“人意”是人的意愿、想法,所谓“尽如人意”,即完全符合人的心意。这当然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的多为否定的用法,如“无法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