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一位通讯员问:“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单位想做一本党建工作画册,能不能提出一些建议?”对此,笔者提了一些建议,供他参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各企事业单位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之年。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要进一...
走好这四步,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姚赣南写文章既难又不难。难,是因为无从入笔,无物可写,思路枯竭,内心抵触。不难,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便可轻车熟路,马到成功。那么,怎样由“难”转为“不难”呢?以许多优秀写作者的经验来看,走出以下4步,就可以写出...
编者按: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高校校报、企业报等都在积极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报道。为达此目的,本网特邀请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就需要把握好的几个议题进行解答交流。敬请大家关注和反馈。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需...
与学员的N次通信(第三十三封信)XX、XX学员:你们好!4月19日刊出了“上篇?”?,今天刊发“下篇”。你们说“上篇”发出后,周围一些人纷纷关注,觉得掌握做题的要领十分重要。确实,做题不是一挥而就的事儿,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行。然只要掌握了基...
?大家都知道,记者与作家,是两个不同的行当。记者写出的是新闻作品,如消息、通讯、特写、言论等;而作家写出的则是文学作品,如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戏剧等。然,两者也有不少的共同点:比如都是与文字打交道;比如都是以包括人在内的社会生活为写作对象。那...
近日,读名人故事,颇有感触。了解他们的事迹,领悟他们的精神,对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有所启发。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名人身上都有一些显著的“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吃苦耐劳名人绝大多数是都吃过苦的,而且特别能吃苦。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通过采访获得素材,回来后整理、写作、完稿、发表。不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即使写出文章,也是空对空的天方夜谭。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采访的内涵,掌握采访的各种方式,增强采访的本领,为写作收集丰富的资料。针对不同...
有这么三位新闻爱好者,他们同居一室,理应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磋商的气氛,可他们之间却经常磕磕碰碰,互不服气,这不仅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思想品德的修养。
说到这个问题,忽然想起我刚当报道员时的事来了,你的处境和我当时是多么相似!据我知,不支持下属学写作、搞报道的领导干部并不多,但也确有个别领导同志对这一行持淡漠、排斥态度。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要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我开始在单位业余搞报道时,不大会处理“业”和“余”的关系,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而考虑本职工作...
笔者发现,在日常写作实践中,一些同志写材料,仅仅只做到文字的物理凑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来的东西很散,缺乏逻辑关联,一看就像“拉郎配”,纯粹是硬生生“拼”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
笔者不止一次提到,许多公文写作理论并非一概而论的,是相对的,需要视情况而定。写作过程俨然一次求解数学函数(y=f(x))的过程,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如果说因变量y是所写文稿,那y随x变化而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作为新闻工作者,从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学习他人作品成功的获奖经验固然重要,但学习他人的“败笔”或不成功的缺憾之处,同样可以让人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给我们的日常采编活动以指导。作者以自身的采写经历凸显学习他人“缺憾”作品的重要意义,为广大新闻工作...
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报道,可统称为科普报道,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科普活动和科普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深圳这座“科技之城”“创新之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
融媒体时代,通讯员如何发挥更大更好作用?本文就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如何发现新闻?基层是新闻“富矿区”;怎样表现新闻?说说新闻视角;怎么推介新闻?通讯员提高上稿率一席谈。
想要让你的内容在网上受到人们的注意,并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就需要制定详细、可实施的内容运营策略。从如何进行用户画像,到具体要在哪个社交平台发力,再到如何使用工具去评估内容表现,GIJN的数字运营总监RossalynWarren撰写了这份内容运...
每年全国两会,几乎都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最紧张忙碌的一个时间节点。这不仅意味着工作量的加大,也极为考验要闻版编辑的各项“功力”。特别是近几年,两会融媒报道成为主流趋势,受众不断细分,报纸要闻版编辑如何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找准特色和突破点极为关键。笔者曾多次参与全国两会期间的要闻版编辑工作,通过梳理这些年的报道经验发现:两会融媒报道,要闻...
2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以全媒体报道形式,独家整版刊发了《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每年损失10亿元》稿件,揭开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直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稿件一经刊发,立即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量词使用长期以来存在着相互交叉的三个误区:叠床架屋、近义混淆和自造杂糅,本文以大量实例对有代表性的量词错用现象进行剖析。
小牛所在的中新社,文字通稿总编辑奖每周评定一次,在全社一周播发的几百篇稿件中,“好中选优”筛选出七、八篇获奖作品,“中奖率”并不算高。尽管总编辑奖不能代表一切,但整体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稿件写作方向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