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某某某对记者说”“某某某告诉记者”“某某某介绍”……在新闻写作中,这类引语表述很常见。特别是在新闻通讯写作中,如果过多运用此类表述,容易破坏新闻阅读意境,不免让人审美疲劳。?
现在媒体圈有一个新的“两个凡是”的迷信,凡是人民日报做出来的就代表大报风采,凡是人民日报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凡是人民日报的业务就盲目迷信,只看牌子,只看标签,不看内容质量,一股脑的点赞叫好。?
恐怕还是对学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根本认识,就是不学习,报纸就办不下去。不学习,不下本钱,工作是做不好的。要使工作不断进步,样样都需要学习,记者应该精通马列主义,至少要熟悉,相当熟悉。应该读读政治经济学,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封建主义?什么叫资本主义?不懂这些,就不能解决最重要问题。还要懂得哲学,怎样区别形而上...
你说你是一位“地方通”,对当地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你的一个长处,这个优势比专业记者强。但是,在“熟”字下掩盖着一个不足,对什么都看惯了,新闻敏感减退了,这是许多通讯员的一种“地方病”。举一件事来说,新疆吐鲁番有一位爱好摄影的通讯员,他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拍下的照片老是打不出去。可是,国内外记者一去吐鲁番,就能拍出一批批好照片。他反...
获得2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5年)的国际通讯《擦亮沉默的道钉》也是一篇佳作。2014年5月14日至5月30日,南方日报在显著位置推出“再寻沉默的道钉--纪念华工参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周年”系列报道,以铁路沿线纪行的形式,把过去与现在、史料与口述进行了有机组合,生动展示了以粤籍华人为主的铁路华工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收官通讯《擦...
国际通讯佳作之所以成为佳作,是否耐人寻味是一个很直白的标准。要珍惜第一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却又不能有闻必录,所遴选出来的事实描述一定深有其意。历史与现实一定有着某种具象的联系,高手能够窥见其端倪,加以有新意的阐发,历史、现实、未来融会贯通,最终令...
要把高质量产业“竞争力”奋斗出来。要把高质量平台“强能级”奋斗出来。要把高质量企业“新面貌”奋斗出来。要把高质量项目“集聚地”奋斗出来。要把高质量改革“真实效”奋斗出来。要把高质量服务“好环境”奋斗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社会带来巨大冲击,考验着新闻媒体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媒介泛在化,信息传播的视频化、直播化成为常态,新闻传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世纪沧桑巨变,百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媒体纷纷提前策划主题报道。有的媒体实地调查采访,找寻百年党史记忆;有的媒体用心用情,推出党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媒体精心探索,用新技术推出花式报道……传媒瞭望推出《建党百年报道评介》栏...
世纪沧桑巨变,百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媒体纷纷提前策划主题报道。有的媒体实地调查采访,找寻百年党史记忆;有的媒体用心用情,推出党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媒体精心探索,用新技术推出花式报道……传媒瞭望推出《建党百年报道评介》栏...
华尔街日报的写作方法被业界奉为标杆,尤其是其讲故事的手法更被当做教科书来学习。本文讲述了华尔街日报记者写稿的方法。《传媒茶话会》分享此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近日,李大钊生前影像刷屏。影像中,李大钊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激情演讲,台下传来阵阵欢呼声和掌声。当年,李大钊是如何通过报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的?这些工作又对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标题太绝了!”4月14日,《楚天都市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刷屏网络。“月落乌啼霜满天,姑苏城外韩3∶4!”这则标题巧用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不仅亮眼,读来也朗朗上口,而且将新闻元素融入诗句,“巧夺天工”。?
菜鸟才讨论文案好坏,高手只看文案能不能有效影响用户。大家好,我是致力于影响用户的熊猫文案。也许你会问,道理我都懂,但怎么写,才能影响用户?当我还是小朋友的时候,我也有着同样的困惑。?
“写标题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白才如此?”“总是如此。”大家好,我是人艰不拆的熊猫文案。关于写作的捷径,余华曾经非常凡尔赛地说过:“写作的捷径,就是写。”但他终究还是忍不住泄露了一些天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像地主压迫自己的长工一样,使语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写标题就像难产,而大多数人还没怀孕。大家好,我是为标题想秃了头、写秃了笔的熊猫文案。经典理论告诉我们,标题要讲卖点,要区隔竞争对手,要提高销量……是的,这些都没错。但真正让标题起作用的是什么?80%的文案都不知道。而忽略这个问题,文案的全部努力可能毫无意义。
不会写是普遍现象,不会写不代表不能写。材料写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每一个”会写“的人都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要写好材料需要不断摸索和练习,需要大量积累,坚持不懈才能不断进步。?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慢门+闪灯实现的虚实结合到底什么是前帘闪光同步和后帘闪光同步),说到了快门速度遇到闪光灯的问题。结果有人留言问我,为什么一开闪光灯,快门速度就调节不快了。他的相机给他锁定到了1/125秒。?
说到构图,就不得不说三分法(三分之一法则)。三分之一法则是摄影构图中最重要的一个准则,没有之一。上文(居中法构图什么时候用?有2种情况你要考虑)说到,当我们遇到很大的主体,或者对称的主体时,可以考虑居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