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这两个词,都是党的词,但意思和功能差多了~

这两个词,都是党的词,但意思和功能差多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标点错字病句逻辑政治政策把关,东西南北中,中文编辑校对网是帮助客户改一切错误的”。小编这话好像有点说大了今年,几乎所有出版物中都会提到“党建”和“党务”两个词。我们有时候在稿件中帮客户改正,但他们尴...

主题出版选题须注意“八忌”

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开展的出版活动,是出版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出版界对于主题出版愈加重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出版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主题出版物。出版单位重视主题出版,这不仅在于入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图书,相关部门对其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时有较大的倾斜,还在于这也是检验出版单...

“数论”文章的修改

“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刘勰《文心雕龙·总术》),写文章,都遵循着一定的行文规律,讲求写作章法。这不仅对于前期写作而言,对后期修改也同样成立。

“诞辰100周年”错了吗?(下)

我想说三点意思。第一,不要孤立地讨论“百年诞辰”和“诞辰百年”。语言结构的使用,落实于句子,受到句法环境或句域环境的管控。“百年诞辰”固然可以成立,但“诞辰百年”一类说法不一定不能成立。看这个例子: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吴吉昌这个六十九岁的老人心情十分激动。(穆青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咬文嚼字 2021-03-11 45

“诞辰100周年”错了吗?(上)

最近有读者留言问:“诞辰100周年”的说法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要改成“100周年诞辰”?这其实是个老问题。本刊曾在2003年8月刊上组织过一期《百家会诊》,专题讨论:是“百年诞辰”还是“诞辰百年”?参加该期“会诊”的专家有上海师范大学的张斌教授、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邢福义教授、暨南大学的邵敬敏教授、复旦大学的刘大为教授...

咬文嚼字 2021-03-11 66
公文写作易错“大全”!赶紧收藏学习吧!

公文写作易错“大全”!赶紧收藏学习吧!

格式、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关系发文部门的整体形象,影响起草者在领导心中的印象。新的一年,各项工作都来了,文字材料繁多,越是这种情况下,我们文字工作者越要注重细节,避免出错。为此,小编整理了在公文格式和内容方面经常出现错误的一些实例,与各位读者共勉...

新闻与写作 2021-03-11 61

方晨:重返“阶级”视角:汉诺·哈特的新闻史研究及其反思

借鉴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和E·P·汤普森的阶级概念,汉诺·哈特提出了用新闻劳工史变革传统美国新闻史的设想。新闻劳工史以阶级为核心概念,认为新闻劳工作为一个阶级是在与各种外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阶级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是人们接受阶级概念并为它奋斗的经历。美国的新闻史不只是民主进化史和言论自由发展史,它也是阶级萌芽、成长和斗争的历史。...

新闻记者 2021-03-11 53

新闻学的“根理论”初探

近些年我国出现的“社会根理论”研究,来自国外自然科学的radical〓theory的论述,国内通常将其译为“根基理论”“激进理论”或“追根理论”。百度把“社会根理论”收为辞条,并作出简略的释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了同济大学郭强教授的专著《社会根理论·知识行动研究:船到桥头》一书,开了我国社会根理论研究的先河。万事万物都...

消息的格式写法

作为报考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和有志于未来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同学,掌握基础的实务写作是必备的技能,这也是包括人大、复旦、中传、武大、清华、北大、南大、华科、交大、暨大等等新闻传播院校的重点考试内容。因此,无论是从应考角度,还是从工作层面,具备基本的实务写作能力都是关键本领。

写作教程 2021-03-11 48
“巧”作标题,“巧”在哪里呢?

“巧”作标题,“巧”在哪里呢?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准确生动、巧妙诙谐的标题,不仅能让人过目不忘,给文章增色,而且还会勾起读者点击阅读的欲望。因此,起标题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儿”。如何干好这一重要的“活儿”?“巧用地名、姓名”“巧用谐音”“巧用采访对象原话...

写作教程 2021-03-11 55
揪住一个细节制作标题,省劲儿又容易出彩

揪住一个细节制作标题,省劲儿又容易出彩

今天小编编辑了一篇新闻稿件,最后署名17位作者。我把十几篇素材整合到一块,拼成了一篇稿件。报道的内容呢,是小编所在企业职工为湖北疫情防控捐款的事儿。大标题是《为湖北疫情防控捐款,X矿感人故事真不少》。这个标题一般,稿件里倒是有几个人物的捐款事迹...

散文笔法写新闻美爆了!万字长文教你变身沈从文

新闻为什么吸引人?一是事实与读者有关,对他们有用,人们都有求知欲望——想知道。二是这些事实少见,有新鲜感,可以实现告知功能。三是叙述精美,能够在阅读后获得审美愉悦。想方设法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实话巧说”,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庖丁解news 2021-03-10 47
如何在两会发布会中,用现场特写“抓住眼球”?

如何在两会发布会中,用现场特写“抓住眼球”?

编者按: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每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都是各家媒体的“必争之地”。在海量的信息“富矿”中,如何避免素材堆砌、贪多求全,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现场特写?本文作者以2020年的实战为例,向大家分享如何在发布会中捕捉动人的瞬间,收割...

庖丁解news 2021-03-1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