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大稿子怎么写?

大稿子怎么写?

据说,大家都不读长文章了这个时代,大家都读不下长的、严肃的文本了。因为浮躁了呗,因为碎片化阅读毁掉了深度思考了。大众一边抱怨“哎呀呀现在都是徒有虚名的人谁都不肯认真创作”,一边有本事将任何一位文化创造者,简化成微博/微信心灵鸡汤素材。据说,现在...

南方传媒书院 2020-12-25 58
华尔街日报体写好了是精品,写不好是东施效颦!

华尔街日报体写好了是精品,写不好是东施效颦!

华尔街日报文本讲故事就像是“隐形的翅膀”,一个好故事的产生,一定是记者自主采访、思考进行写作的结果,而讲好新闻故事是记者需要不断提升和锻造的能力。华尔街日报体,是指《华尔街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也就是说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

南方传媒书院 2020-12-25 64

编辑加工要注意“瞻前顾后”

《三国志》记载,凌统(字公绩)“会病卒,时年四十九”。但这个卒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梳理史料,认为他的逝世年龄应是二十九岁。由①可知,该传记的作者采用的便是“二十九岁”说。这原本也没有问题,但在此设定之下,②的某些细节就值得推敲了。

木铎书声 2020-12-25 56
从书稿到书:编辑价值三板斧

从书稿到书:编辑价值三板斧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广东同仁的继续教育均在网上进行。听了主办方精心准备的课程后,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审柏峰老师的“从书稿到书:编辑的价值”,她说:?

木铎书声 2020-12-25 55
如何抓住新闻主题的关键?

如何抓住新闻主题的关键?

写稿时,常有这样的情形:虽对手头掌握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也从具体定题到粗拟行文进行了大体构架。但在落笔成章时,却发现稿件主题走了样,一些本来很生动的材料,却写得平淡无奇。?

老记说事 2020-12-25 53
这篇令人难忘的好新闻,是怎么写的?

这篇令人难忘的好新闻,是怎么写的?

人们都喜欢看人物通讯,这对我们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人物写得生动感人?把人物选好是第一条,同时在写作上富有悬念也是重要一条。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介绍了这方面情况,现与大家分享。?

老记说事 2020-12-25 52
我们这样写稿子

我们这样写稿子

一篇主题鲜明、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佳作,必有其可圈可点、为人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敬谨之心、为民情怀;专业专注、隽永表达,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下面分别做些介绍,与大家分享——?

老记说事 2020-12-25 66
群众语言从哪里来?

群众语言从哪里来?

在稿子中多写点群众语言,能使稿子生色,读者爱看。那么,群众语言从哪里来呢?我们探讨一番。一、群众语言的特点古典名著《红楼梦》描写了上百个人物,单凭几句话,你就可以猜到此人的性格身份,靠的是什么?是独具个性的语言。?

老记说事 2020-12-25 53

在磨炼中不断提升“笔力”

好记者需要历练出能够写、写得好的不凡“笔力”。具体体现在:弄清楚素材哪些取、哪些舍;落墨何处详、何处略;运笔何时重、何时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佳作。在实践中,我们倡导的记者理念是——新闻发生之时就是“出发之时”,事发现场就是“采访现场”,回程车上就是“写稿平台”……

老记说事 2020-12-25 53
齐东向:写有“脚力”的评论

齐东向:写有“脚力”的评论

写评论,相较于写报道,一般来说对“眼力”“脑力”“笔力”要求高,“脚力”的要求退后一些。但是实践证明,有了“脚力”的加持,评论作品就会大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四力”之中“脚力”为先,这个位次排序,有深意存焉。?

京原路8号 2020-12-25 61

写作不妨从写“人物”开始!

本报讯(记者张觉尹通讯员李先平)“写作看似没有门槛,好像谁都能写,其实很难。”近日,在凤凰木·梦空间举办的第32期闽风文学品读会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做了题为《文学创作如何选题?——从人物传记说起》的讲座。

创意写作指南 2020-12-25 48
修辞大观|比喻、对比、反合

修辞大观|比喻、对比、反合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该修辞手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特性,或者矛盾的不可调和,其基点着重于“比”,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不同本质特征。反面对比。这种对比是对同一个事物本身具有的一正一反的两个方面加以...

编辑校对 2020-12-25 65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叫做“长江韬奋奖”。它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2020年11月2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评出长江、韬奋系列各10位获奖者。这个奖项是怎样设...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875
写《年终专稿》,请注意这三个要素

写《年终专稿》,请注意这三个要素

时届年底,包括高校校报、企业报在内的各个媒体都在筹划撰写《年终专稿》。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务必要全力落实好。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202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由新华社记者写的题为《逆风破浪开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800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后的素材整理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后的素材整理

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发展日益加快,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新闻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新闻内容的出现。对媒体而言,如果对你所获得的新闻素材不加以合理的整理,则新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媒体自身的公信力降低,影响媒体的可持...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897
新闻报道的“2+1原理”,你了解吗?

新闻报道的“2+1原理”,你了解吗?

什么是新闻的“2+1原理”????有的学员问:“单位的日常工作能不能当作新闻来写报道?”我的回答是:“有的能,有的不能。”他又问:“什么可写?什么不要写?”我回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你能从总体上理解新闻报道的‘2+1原理’,你便会有一个...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879
公交车上萌发的灵感

公交车上萌发的灵感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九?公交车上萌发的灵感?——《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九?刘国?昌?写作需要灵感,这是古往今来为文者的一个共识。那么,灵感从何而来?又如何获得灵感?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先来看一个不少人熟悉的...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782
再说新闻是这样“发现”的

再说新闻是这样“发现”的

与学员的N次通信再说新闻是这样“发现”的(第十九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好!你来信说看了我写的《新闻是这样“发现”的》一文后(见12月15日本网),引起不少的思考,周围一些同志也引起关注与热议。这让我颇感欣慰。确实,如何“发现”新闻,是一个值得...

华文融媒云 2020-12-21 777
【好记者讲好故事】小题材也能获大奖,真飒

【好记者讲好故事】小题材也能获大奖,真飒

6月23日,第三十七届湖北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采写的《父亲一条船两摩托连通女儿上学路》(后文简称《上学路》)获评一等奖。《上学路》讲述了武汉青山村村民万新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坚持通过摇船和骑摩托、开电动车的方式,每天送女儿万雨升跨越梁子湖到对...

新闻前哨 2020-12-1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