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新闻具有敏感性。新闻的新鲜性、贴近性愈高,其敏感性就愈强。从受众的角度看,新闻敏感性也体现出一种“获得感”。如果失去了新鲜性、贴近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敏感性。敏感性有正向和非正向之分。新闻敏感性在互联网时代也越来越强,注意新闻的正向敏感性并防止非正向敏感性的负面影响是时代的要求。新闻敏感性由其所包涵的内容来决定,而作为其内容的载体,敏感文...
首先我们不要忘记,这里所谓“写作”,是指文艺性的东西,既不是历史和政论,也不是什么学术论文,尤其不是任何应用文件,如果我们是在这里讲究如何练习作“报告”,写应酬的“八行信”,草拟什么上行下行的“公文”,或者推盘受盘的“广告”,买田置产的“契约”...
新闻标题主要分为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以及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就消息和通讯这两大标题而言,消息和通讯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共同点较多,往往难以区别。为此,本人将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作一对比,对二者的个性加以探析。
?热心观众打电话来称自己被人骗了,记者随手记录下来写成稿件,成为第二天报纸法治版的头条……这虽是假设的情景,但常看新闻的人很容易找到类似的真实案例:今年,“罗冠军强奸案”和“鲍毓明性侵案”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证。听到风就是雨、未经查证即创作成新闻报道并公之天下,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典型病。而这一病症的根源在于:新闻记者没有分清新闻线索与消...
对媒体而言,2020年是大战大考的一年,不停地奔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走进小康、全国两会、“十三五”收官之年第一线。防疫战报道的黑科技,“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云监工”,两会“云报道”和vlog,直播卖货等深度融合作品不断涌现。回顾201...
前阵子,有本介绍黄公望生平的书,刚从校对室返稿。这本书的文字质量还行,但总归不乏需要修改的字词。翻看校对的改样,我先是感到欣慰,旋即又有些无语。这话从何说起呢?
“笔力”对于记者来说是文笔之美、成文之巧;对于编辑来说,是为人作嫁、成人之美。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曾用“四山”定义美文:“开门见山、文似看山、稳如泰山、一览众山”。?
非事件类消息写作可能同学们练习的次数不是很多,在这种题型中比较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会集中说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或者问题、领域,同学们在找到之后就会非常高兴地把它用在消息的标题或者导语之中。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除了这些现象or问题or领域之外,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
编辑通常隐藏在一篇篇新闻的背后。一位好的编辑,往往是新闻团队整体采编质量提升的引领者。在自媒体爆炸式发展、海量信息可以在手机端便捷获得的当下,编辑对新闻的判断、提升作用尤为重要。?
广电发〔2020〕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总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11月13日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
在“尽如人意”中,“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如”即符合、满足,“人意”是人的意愿、想法,所谓“尽如人意”,即完全符合人的心意。这当然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的多为否定的用法,如“无法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不尽如人意”。
一天,国王问阿凡提:“如果你的这边放着金子,那边放着真理,你要什么?”“陛下,我要金子。”阿凡提回答说。“多蠢呀,金银财宝算得了什么,而得到真理可就不容易了。我如果是你的话,是要选择真理的。”国王说。“陛下,您的话对极了,”阿凡提说:“谁缺少什...
比喻、比拟是语运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修辞手法,可以单独设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形式,与句式转换、表达的准确、生动融合在一起考查,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综合性强,并且在语境的设置上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短新闻,一般泛指篇幅较短的消息、通讯、简讯、特写等。其优点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颇爱大家欢迎。这既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记者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下面就以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原载《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为例,说说这则短新闻好在哪儿?【附文】本想告别“游击战”开张连连“吃罚单”郑州:罚...
从三峡大学编辑的提问说起前些日子,在征集报纸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三峡大学的编辑发来一则信息,提出需要的业务培训有:1、在报纸编辑中,各种体裁的统一正规格式分别是怎样的?比如:通讯里的作者是称呼通讯员某某某,还是某某某/文,还是文/某某某?再...
鲁迅《作文秘诀》一文讲了什么“秘诀”?姚赣南鲁迅是一位作家,是一位大作家,是一位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他在1933年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作文秘诀》。此文收录在《南腔北调集》中。大作家把写作的“秘诀”亮出来了,还不赶快学?为此,我在50多年前便读过此文,如今重读,又加深了理解。询问“作文秘诀”的人一直有?鲁迅在此文开头的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