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与学员的N次通信——通讯员如何成为写稿高手?(第四封信)刘国昌有些媒体人来信说,他们那里有不少通讯员,工作积极性颇高,但几年下来写稿的水平却提高不大。他们问:如何才能把通讯员培养成写稿高手呢?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下面我结合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情...
什么样的记者受欢迎?调研、大爱、讲真话的姚赣南??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其实,记者头顶上的这个光环在当今已不再耀眼。除召开新闻发布会外,一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不大愿意接受某些记者的采访。有的人甚至退避三舍,找出一些理由婉拒。一些网站记者的遭遇也很不如意。他们在街头随机采访,遭遇过无数次拒绝。那些在街上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拿着准备好的...
如何避免“记账式”的新闻稿?有办法!姚赣南如何避免“记账式”的新闻稿?这是一些通讯员常常遇到的问题。稿子是写出来了,可是主题不突出,内容平铺直叙,好像记流水账,领导不满意,投稿后也难以得到采用。怎么办?别着急。只要新闻素材好,稿子是可以改好的,...
2014年8月29日、30日、9月1日,杭州都市快报“热线新闻”用3个整版,报道了为市民徐大伯寻找一副假牙的事。这组系列报道从刊出第一天起,在报社内部及社会评报员中就出现了争论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在操心,是一份市民的贴心报纸,另一种意见说:花一周的时间,动员多种社会力量,就为一位老伯找一副假牙,有这个必要吗?...
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发展窘境,但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新媒体平台为传统媒体转型、融合创设了新环境,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视域之下寻求发展路径,无疑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报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关键在...
第四个环节是使新闻要素形象化,要求是写出特点。即通过描写和修辞手法赋予材料以鲜明可感的色彩、形象、力度,使之以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从而体现导语的个性化特征和创新性品质。前述泰森案例再形象化处理后,结果为:
第二个环节是序化新闻要素,即排序,要求是强调重点。第一个环节选择出了将要写进导语的内容要素,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组合即如何优化新闻要素组合方式,因为新闻内容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对消息的意义、主题、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导语写作中,要素组合的根据仍然是第一个环节中选择和表现核心因素的标准,据此来确定所选定的内容要素中的重点。对新...
本专栏将例举相关案例来说说消息写作时如何做到优化新闻要素,巧扮消息“凤头”。对于消息,导语是消息的精华,也是灵魂。导语是新闻内容要素优化处理后的精彩呈现,有着“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艺术魅力。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
实务训练营本期的题目是根据材料写一则编者按,有难倒你吗?“高分屏蔽生”炒作事件在高考前夕闹得沸沸扬扬,一方面源于要克服对高分考生崇拜的不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对于扭转教育质量观、教育政绩观也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毕竟分数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那么接下来,就跟随小迪师姐借该事件一起进行编者按的练习吧!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文笔流畅但标点符号屡犯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二个:?
时空、人物和事件是新闻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场景往往将各个要素相互联系起来,并使它们变得具体可感。特定时空中的人物经历和事件过程,可以通过场景“横向”展示。场景是背景、语境、舞台和现场,为新闻故事和情节的展开提供基础或铺垫。人与人在不同场景中的交往、活动,构成了一个个具象化画面。简练、精彩的场景再现,可以活跃背景、渲染氛围,使新闻叙事增强...
通讯,是新闻宣传尤其是报刊宣传的重要体裁,定义也比较明确: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事件、工作、风貌等。但怎样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具体、生动、形象”?这是老生常谈、仁智各见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文拟以“体验式概括”方式,从扬子晚报几篇重点报道中,分析对通讯采写能够有所启发的那几“点”。...
“四川观察”抖音号火了。它在2019年7月8日发布第一条视频,如今才不过短短一年,已经上传了5094条短视频,收获了2874万粉丝,9.4亿次赞,平均每条获赞18.45万。最近,央视新闻也盯上了这个抖音号,专门做了一条视频分析了四川观察火爆的原...
今年5月,摄影记者大卫·戈德曼(DavidGoldman)对自己所读到的新闻感到难以置信,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营退伍老兵安养中心,新冠肺炎致死的人数已经攀升到失控的程度。自疫情爆发以来,该中心已有100人死亡。在这场即将成为全国性悲剧及丑闻的事...
澎湃新闻的“澎湃号”运营三年以来,牢牢抓住“汇聚内容和缓解焦虑”“传播主流和共同创新”“赋能用户和共享成果”这三大法则,严控门槛、严格把关,让内容和形式进一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接地气”中坚决守护好媒体的“真心”,和用户共享平台化运营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日前,围绕“民法典与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王军教授组织在读研究生展开研讨,“青年记者”公众号选发其中的四篇稿件,以飨读者。今天推送的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民法典之名誉权条款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日前,围绕“民法典与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王军教授组织在读研究生展开研讨,“青年记者”公众号选发其中的四篇稿件,以飨读者。今天推送的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民法典之隐私权新规及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探析》。
当前,舆论对干扰调查报道采访的行为极为敏感,公众普遍支持记者正常采访。在我看来,记者的名字被人记住,最光荣的应该是通过作品,而不是作为类似事件的受害者,尽管记者常是被动卷入类似事件,甚至成为新闻当事人的。
有人说,新闻照片,是新闻事件的生命。好的照片,不仅会说话,还会讲故事。很多著名的新闻照片,都是摄影师在一瞬间或者某个片刻去抓取的,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凭借你的一张照片来传递故事和声音,这是很多摄影记者思考的问题,那我们今天,就来...
在微信公众号,好的内容未必能够脱颖而出,像过去那样轻松就获得关注。但,差的内容很容易死掉。如此生存环境,靠量取胜不断在丧失意义。很多头部大号都已经降低了每天的发文量,一方面减少对用户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是减轻原创压力,力求有更多精力去创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