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人曾形象地将其比作“书面的眉眼”“笔端的舌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标点的乱用,有时比没有标点还要坏事。”时下,媒体差错中常见标点符号的误用,看似无所谓,实...
有网友留言:4月28日不少媒体转载通稿,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措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渡过了最困难时期。请问“渡”对吗??
书名、作者名、人物名、文件名、文章名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因此,一个字都不能出错。下面我们梳理了一部分此类差错。?
但是,上午接了一个电话后,我决定不要什么开场白了,而是直接进入主题。电话里,朋友说今天(2020年4月2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第7版一处人名有问题,《魔合罗》的作者是“关汉卿”而不是“孟汉卿”。请看图片。?
6月30日《人民日报》第5版《心系“国之大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对大局大事、全局工作有全面而准确的认知,并以之指引现实工作。?
在过去几个月,从腾讯新闻繁星计划中诞生了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我们邀请这批成长速度较快的新锐创作者分享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运营思考、趋势预测、热点解析等,帮助内容创作者理解当前行业发展,抓住不断变革中的行业机遇。今天要介绍的“大米Vid...
新闻云采编系统是基于云计算技术,以云采访和云编辑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新闻云采编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了快速采集信息、快速编辑新闻的作用。目前主要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国家级云采编系统、以湖南广电为代表的地方级云采编系统、以“爆新闻”为代表的行业内云采编系统等这三大类型为主。
内容提要?如何在新的传播场景下保持观点的持续生产力和引导力?光明评论形成了一些探索性认识,包括五个方面:保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建立系统化的生产机制、打磨高共情能力的态度观点、形成开放性互动和连贯性引导、探索多平台编辑与传播。关键词?光明日报?光...
内容提要?近几年,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主流媒体带来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不少主流媒体评论都在探索融媒体转型。本文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近几年的评论创新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在载体创新、写作理念创新、呈现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可能性,启示主流媒体研究新媒体...
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法典”系列评论为例,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内容及时权威、形式多样、注重受众意识是目前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特色。未来新闻评论节目将在完善已有经典节目的同时,打造新型“...
7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同一天,贵州一公交车坠湖,造成21人遇难。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针对该事件的深度调查报道微乎其微。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新闻调查报道已死。与此同时,有着近40年新闻龄的老记者徐江善的深度调查作品选正式出版。当下,还需要调查...
有些年轻同志对于机关的请示、报告、通知、函等都能从容应对,但一接到领导讲话稿的起草任务就不知从何下手,总感觉“把不住脉”“踩不上点儿”,起草的文稿领导不满意,自己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改起。分析个中缘由,不外乎是这样几个难点:?
长期以来,一些机关工作人员难以突破公文写作的“瓶颈”,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树立科学的公文写作理念。公文写作的本质属性是服务,任何公文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目的,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应坚持做到用户导向、聚焦目的、综合推理、管理流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12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次署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署长柳斌杰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管理,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出版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出...
2014年8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介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媒介融合一直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全国从上至下掀起一波传统媒介融合的浪潮。六年过去了,报业媒介融合的怎么样了?从初涉融合...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有助于表明词语的性质与作用、准确地表情达意,也有助于汉语言的规范。今天给大家分享几则复杂情况下的标点符号用法,来看看你都能准确掌握吗??
黑白,它们对立又统一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黑色代表神秘,未知,沉重,永恒的沉默白色代表公正,纯洁,超凡,无尽的可能不同的黑白摄影照片总能引起大家不同的感受一种无声的敬畏一种奢望的简单一种等待中的平静不要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
一般聊到色彩,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调色”。仿佛后期无所不能,可以决定整个照片或者影片的色彩。但无论是电影拍摄,还是平面摄影,色彩都是“设计”出来的,是一个贯穿构思、前期和后期的系统性过程,调色只是其中的最后一步。特别是对于工业化的电影而言...
前段时间,中文编辑校对网公众号,刊载了一篇《编辑校对也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变化中的名称或词汇”,以利于其他稿件的编校》,编校同行觉得这篇对“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解读利于字词的编校工作,近日,同样是对新中国首部民法典的解读,中国记协网文章《“民法典时代”,新闻采访是保护大,还是约束多?》更贴近编辑和校对本身这个岗位的新要求。现节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