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主题: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副题:将在多领域发挥“灯塔”作用(标题可以的)本报讯(记者XX)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提前半年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照抄导语的嫌疑,这里确实是重点,但是如何写得和材料不一样呢,这是需要你思考的。比如采用...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邓志慧)近日,国家安全部党委书记、部长陈文清主持召开国安部党委会议,专题学习中央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国家安全机关贯彻落实意见。会议认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习近平总书...
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失去了他们原本的体面,收入骤减甚至丢失工作,到底该如何继续眼下的生活。是回到最初的地方,还是在迷茫中挣扎,亦或是寻找新的出路?前面我们讲了数据和引语的使用,今天的报道赏析,我们给大家带来一篇深度报道。看冰点这篇深度报道,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对大家考场灵活运用消息写作规范和媒体实践都有帮助。?
【导语: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是将新闻的结构、导语、直接引语、新闻的语言、描写、新闻的视觉化、新闻的故事化等写作技巧组织起来,形成一篇读起来流畅的新闻作品:新闻报道的展开、激发读者兴趣的方法、新闻背景的使用、不露痕迹的过渡、新闻的结尾、对新闻稿件最后的修改。本文作者李希光,是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
新闻语言的根本任务是记录事实,它要求准确、精炼、鲜明、生动。虽然新闻报道中的语言不能以文学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笔下的字眼可以是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把事物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需要技巧”,“准确、明晰、优美的语言”应该成为新闻语体的一种自觉追求。①带有一定程度模式化、“短平快”的报道,要提升其传播价值,记者用心琢磨文字是...
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显得尤其重要,这无形中对新闻写作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内容的故事化,更是在新闻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写作方式。因此,写新闻就要学会讲故事,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也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会“讲故事”呢?
在全媒体时代,非虚构文学的书写格局被打破。在此之前,以印刷媒介为承载方式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者是记者或作家。而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写作已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二维书写,而是多维度、全媒体的内容创作,这一书写格局的改变,在非虚构文学的生产中表现得...
【要义】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与中国学界惯常认为的“纪实文学”有着类同属性,也有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更强调支持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行为;并提出,这一写作行为不应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包括政治)因素。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
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定结果看,消息这个新闻家族中的“始祖”在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当下遭遇了尴尬。以2017年中国新闻奖为例,参评文字消息作品66件,有21件作品获奖,获奖比例31.8%;而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参评作品108件,有29件作品获奖,获奖比例仅26.9%。显然,通讯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消息作品的数量。然而,评委们普遍认为,消息...
人类渴望故事,热爱故事。人类通过无数的故事来应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我们以叙事的方式做梦、回忆、期待、希望、绝望、相信、怀疑、计划、修改、批评、建构、闲聊、学习、憎恨和热爱。"科学研究证明,比起其他形式,大多数人更善于理解叙事,叙事可以向广大读者传达清晰的信息。当我们读到的是故事,而非罗列事实时,我们会记得更加准确。?
好文章要有神,好标题要传神。在文章中,标题最能凝练传神地表达主题思想,也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好标题必定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智慧美、思想美,外在美是语言美、形式美。因此,文章的标题要力求醒目惹眼、新颖别致,这样才能吸引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的拟制方法很多,比如,对偶、比喻、拟人、谐音、对比、化用等形式。今天,我们就来赏...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400字的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教学大规模开启,不少家长和孩子因为疫情第一次与线上课堂“亲密相遇”。然而,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各地复课复学,在线教育将何去何从,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繁荣。一方面,由于大中小学停课,许多学校将传统教学内容“搬”上“云”端。另一方...
2020年悄然走进了下半年,上半年的热点事件哪些可能出现在实务题中呢?媒体是如何报道和评论的呢?来看看这十大热点解析,说不定在考场上就是遇到“老朋友”!01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描述:2019年末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2020年初出现全国流行的趋势,随后出现全球流行的趋势。世卫组织认为,这一病毒起源于动物。面对此次重...
在新闻传播界,有一句流行的说法:当我们想了解信息时,我们常说“展示给我”而不是“告诉我”。意思是,受众感兴趣的是细节、场景的展示,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描述和解释。对于数据新闻也是如此。新媒体时代,数据可视化已成趋势。近年来,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取得长...
资深媒体人宋晓刚有着近30年的摄影经历,从新华社文字翻译到摄影报道,从图片编辑到现场记者,经历丰富的宋晓刚从未停下对摄影追求的脚步。上世纪90年代,他是最先接触数码相机的一代人,而在2011年更出版了中国首部手机摄影集《苹果掉下来》,对新鲜事物...
距离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站一公里左右,便是松兰堡村。这里历来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地方,很多外卖骑手就租住在这里。松兰堡的房子租金要比市内便宜很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和管哲约在下午5点在村口的松兰堡南公交站见面。管哲开着摩托车呼啸而至,他穿着短衣...
新闻校对作为报纸出版(中文编辑校对网按:本文在融媒体,新媒体同样适用)的最后一道把关工作,对于报面文字的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尤其是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鼓与呼的责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首先,报面文字要准确,否则就要严重影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