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正确的思想要用准确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周易》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礼记·表记》说,“情欲信,辞欲巧”。最早写文章系统论述写作理论的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将“理”和“文”对举,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以结繁”。我们党历来重视语言艺术,毛泽东就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讲到“党八股”在语言方面的表...
下午和某地方国企的宣传负责人聊企业宣传。她讲了一个生活中很有意思的例子,来说明企业宣传如何才能影响到目标人群。她说她住的小区有多个保安,但她只记住了其中一个。为什么会记住他呢?因为只要她进出大门,他都会热情打招呼,如果她带孩子,他还会和孩子打招呼。一来二去,彼此熟悉了,有时见面她也会主动打招呼。她发现小区其他很多住户也和这个保安熟。她...
笔者写的《写出“反常”是正常》一文(见3月29日《老记说事》公号)刊发后,引起不少学员关注,并就如何写好人物提出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此再进行一番研讨。有学员说,怎样把人物写生动是经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提得好,但回答这个问题不是篇把文章就能清楚的事儿。笔者在这里先谈一个的体会:要把人物写生动,把握好“三写...
天我们结合实例来探讨一番。一、事虽不大,但一讲故事就生动。光明日报3月1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屋里好暖和……》的小通讯,写的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为在大山里居住的关银娥老人送给养的事儿。就事儿来说,不大。但其中有亮点:十多年间,供电所干部员工来来去去,但这一做法,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如何把这件事儿更...
读者、网民纷纷给予肯定。河北日报组织编辑记者学习,并于3月22日在头版转载。这篇稿子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其中就改稿来说,给人的启示是很深刻的。下面我们围绕如何改出好稿子的话题谈论一番。一、好稿子是打磨出来的。最近这篇通讯的作者介绍了他们的写稿做法和体会:记者深入采访写出了稿子,初稿1800多字发回人民日报地方部,编辑精炼到1500字。后...
和收获。刘老师讲课总能有些新的概括、形象的说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全面了解这些内容,笔者最近对刘老师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现将一些内容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一、都有哪些“形象概括”?问:刘老师好!大家对您在讲课中的一些“形象概括”很感兴趣,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吧!答:这些“形象概括”,是为了让大家听得进、记得住,以便更好地把稿子写好...
近事例来说说这事儿。一、述评“公园20分钟理论”的3个角度最近关于“公园20分钟理论”悄然兴起,一些媒体纷纷予以述评。比如:中国青年报的题目是“去公园发呆”,介绍了不少年轻人逛公园的经历和体验。文中的3个小标题有意思:找到面对生活的勇气;每天用20分钟“重建附近”;生活,慢一点但又怎样呢?再如:光明日报的题目是“‘公园20分钟效应’何...
不细致造成的。这个失误使此处的前期校对工作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在实际工作中,因核红不细导致的差错种类还真不少,尤其是在科技类书稿中体现的可能更明显一些,因为这类书稿图表多,公式多,字母多,运算多,版式比较复杂,弄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让一个字母由正体改为斜体(反之亦然),应该是挺简单的事儿,但由于改版者的失误,自改动处之后产生...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表面化。因此,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深度报道价值更加凸显,深度报道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只有做深、专、精的“慢新闻”才能使传统媒体的专业性、独特性优势得以发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从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特别成立深度报道部,通过培养、选...
某店铺宣传其销售的产品可以治疗鼻炎、鼻窦炎,在其门店的玻璃上贴出了“慢性鼻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以及“上额窦炎”等病症名称。其中的“上额窦炎”应为“上颌窦炎”。颌,音hé,指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称上颌。而额,即额头,指人体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分。上颌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鼻窦,又称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空腔...
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其中“鸬鸶”应是“鸬鹚”。鸬鹚,读作lúcí,水鸟,羽毛黑色,有绿、蓝、紫色光泽。能游泳,善于捕鱼,下喉有小囊,捕得鱼后,鱼就置于囊内。通称鱼鹰,又名水老鸦、墨鸦。鸬鹚被渔人驯化,用于捕鱼。上述引文中的诗句出自杜甫《三绝句》,其中写的便是“鸬鹚”。鹭鸶,读作lùsī,又称白鹭,羽毛洁白,脚高颈长嘴尖,夏季头顶...
答:“释”是佛门弟子的姓。“释”本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来泛指佛教,如佛教也称“释教”、佛家弟子也称“释子”、佛典也称“释典”、佛门也称“释门”等等。佛教刚刚传到我国时,传教者多是外国僧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人们便按照我国习惯,为这些僧人起个汉姓。最初多以僧人的国为姓。如东汉的“竺法兰”是“天竺”人,故姓“竺”,东吴的“康僧会”...
2019年1月14日《环球时报》第13版刊有《美高校担心入学季留学生税减》一文。文中这样写道:“对美国的公立大学而言(以加州大学为例),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加大校区,外州和国际学生徼的学费比本地学生多很多……对于私立大学来说,所有学生所徼的学费是完全一样……”其中的两个“徼”都应为“缴”。“徼”是个多音多义字。读jiào时,义为边界、巡...
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句,今人在诵读(包括默读)时,都会把其中的“缪”字读成“liáo”或“liǎo”,这无疑是受了当代选文注释的影响,将“缪”视为“缭”的通假字。其实,古书中描述山水、树木、花草以及线缕等互相盘绕在一起的“相缪”,其中的“缪”并非是“缭”的通假字,不能按“缭”的读音来读,这从古代诗、词、赋等作品的押韵字,古注...
2016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学人》第14版《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一文说:“在谈中学古文的教材时,胡适则说:蔡孓民的《答林琴南书》、吴稚晖的《上下古今谈序》,‘又如我的朋友李守常、李剑农、高一涵做的古文,都可以选读’……”这里的蔡孓民系蔡孑民之误。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
嘴替,是一群活跃在互联网世界、拥有强大语言能力的人,他们的巧妙言辞总能收获无数网友的拍手叫好。“嘴替”是“嘴巴的替代”的缩略形式,义为“替代别人说话的人”。人人都会说话,但不一定能说得好,“嘴替”能替代你的嘴巴,在关键时刻说出那些精妙的话语。比如,亲属替你介绍对象,明明并不适合你,却不停夸耀说对方“管了几百号人”,你不知如何应对时,嘴...
“骊歌”在古汉语中已有使用,是“《骊驹》之歌”的省称。“骊驹”本是《诗经》中一首逸失的诗歌的篇名,该诗是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客欲去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记载说:王式应朝廷征召,被任命为博士(传授经书的职官),声望很高。博士江公妒忌王式,排挤他。在一次宴请王式的聚会上,江公故意对负责歌唱的诸生们说:“唱《骊驹》吧。”意在敦促...
新闻标题是对报道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一则新闻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寥寥数笔间,标题制作既要聚焦新闻事实,又要明白如话、生动如画,如果能调动起“形声闻味触”五感,就更容易把阅读浏览的期待值“拉满”。标题日改,每月一得。本期推文分享新华日报编辑出版环节对2月来稿标题的修改制作案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新华日报》2月标题修改摘录来稿标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