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把“二十四节气”写成散文随笔,让你成为写作高手

,阳光不再羞涩,大大方方地倾洒而下,给大地镀上一层暖金色。田野里,麦苗儿欢快地伸展着嫩绿的身姿,像是在与春风嬉戏。油菜花也不甘示弱,大片大片地盛开,那金黄的花海,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微风拂过,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馥郁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惹得蜜蜂、蝴蝶在花丛间忙碌穿梭。技巧: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从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角度捕...

“景物描写”三十六式与写作技巧,让你成为文笔高手

定点观察,就如同摄影师在固定的位置拍摄风景,作者站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对周围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这种方法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景物的布局和特征。比如:“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眼前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嫩绿的青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草原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巨龙蜿蜒,与蓝天相接。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

“巧用成语”写作法,增添你的文章韵味和表现力,使文字如虎添翼

在描写家乡的小短文中,可以这样开篇:“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四季如画。每当提起它,我便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浓浓的眷恋之情。”“山清水秀”和“四季如画”这两个成语,直接点明家乡景色的优美,让读者在文章伊始就对家乡的风貌有了直观的印象,迅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感氛围。这种开门见山式的成语运用,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

“五感交融”写作法与技巧,提升你的文笔文采灵动鲜活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昨夜的梦境,又像是为这新一天的到来奏响一曲晨歌。”在这段短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斑的视觉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紧接着,“树叶沙沙作响”的听觉描写,不仅打破了画面的静态,更增添了一份动态的...

“克服语言平淡”写作法,提升你的作品质量与水平

比喻:搭建具象桥梁比喻是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神奇魔法棒。当描述爱情时,如果只是说“爱情很美好”,这样的表述太过笼统,读者很难产生共鸣。但运用比喻后,便会大不一样:“爱情是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带着蓬勃的生机,在岁月的滋养下,慢慢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将爱情比作春日新芽与大树,形象地描绘出爱情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读者通过熟悉的自然景象,真...

文章七义:“谋篇-布局-开头-分段-锤字-结尾-立意”方式方法与写作技巧

在《自得其乐》一文中,汪曾祺通过并列式结构阐述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他分别描述了画画、写小说、做菜等不同的生活爱好,每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共同服务于“自得其乐”这一主题。写画画时,“我画画没有真正的师承,是因为看了丰子恺的画,也看了齐白石的画,受了影响。我年轻时到处乱画,谁也不管我,后来画了一阵宣传画,为了应付任务,没有真正的兴趣。”写做...

一针见血|“烂砍烂伐”?

“人们为了改造自然,‘修地球’的事也干得太厉害了,这里盖高楼,那里搞拦河筑坝,烂砍烂伐,结果造成了地震、台风、洪灾等的频发。”(《杂文报》2014年6月10日第4版《平衡,乃事物内部之规律》)该句中“烂砍烂伐”一词明显系“滥砍滥伐”的误用。“滥砍滥伐”是指无节制、无计划和不合理的采伐林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后果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咬文嚼字 2025-03-07

文章病院|“杯酒斩华雄”?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就是一例。关羽忠义可嘉,武艺超群,早期他曾“杯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名声赫赫,但他有狂妄自大,好大喜功,爱戴高帽子的缺点,对此又缺乏自知之明。这段文字出自《博览群书》2023年第6期所载的《德尔斐神庙里这句话离我们有多远》一文。其中“杯酒斩华雄”错了,应为“温酒斩华雄”。“温酒斩华雄”是罗...

咬文嚼字 2025-03-07

一针见血|“环飞燕瘦”?

2011年第12期《读书文摘》刊登的《城里的螃蟹》写道:“那才叫环飞燕瘦尽入吾彀中。”其中的“环飞燕瘦”乃“环肥燕瘦”之误。“环肥燕瘦”是条成语,“环肥”指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肥,“燕瘦”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材清瘦,杨玉环赵飞燕同是历史上的大美人,体态一肥一瘦,而各有风姿,后世便借“环肥燕瘦”比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各擅其美...

咬文嚼字 2025-03-07

一针见血|应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古语云:“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真希望那些偷占他人成果的欺世盗名者,能从欧阳修此举中照出自己的丑陋来。这个“古语云”错了,应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贞观政要·任贤》记载,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非常难过,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

咬文嚼字 2025-03-07

语丝|雷锋为啥不叫“雷峰”

雷锋原名雷正兴,在报名参加鞍钢建设时改用“雷锋”这个名字。他说:“这个‘锋’字我想了很久,是用山峰的‘峰’,还是用冲锋的‘锋’。现在决定了,干脆到鞍钢去打个‘冲锋’吧。”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取“家庭和睦”之意。一九五六年,他放弃出国深造的大好机会,主动申请到边疆工作。他在决心书中把名字按谐音改为彭加木,他解释说:“‘加木’,合起来...

咬文嚼字 2025-03-07

文章病院|“司空”没有“见怪”

《辽沈晚报》2010年9月9日刊出的《寻找陈忠实》,是该报记者与作家陈忠实先生的对话。在“赵树理是儿时的启蒙老师”这一小标题下,陈先生说道:“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文学课本上学到了赵树理的《田寡妇看瓜》,很惊讶,这样的乡村中司空见怪的人和事能写小说,我也能写,便在作文课上写下我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源风波》。”这里的“司空见怪”无法解释,应改...

咬文嚼字 2025-03-07

一针见血|“冰”与“碳”并不对立

在《哈耶克评传》(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出版)中,有对当代著名经济理论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著作中自相矛盾之处的分析:“他(哈耶克)同时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群体选择唱赞歌,而这两种立场往往形同冰碳。”文中的“形同冰碳”错了,正确的应是“形同冰炭”。成语“形同冰炭”也作“冰炭不同器”。“冰炭”是指冰块和炭火,两者性质相反,若置于一器,或冰...

咬文嚼字 2025-03-07

周总理巧释“妇”

一九五五年,新中国开始文字改革,许多难写难学的繁体字被简化,其中便有个“妇”字。原先繁体作“婦”。有些人不赞成简化,认为繁体字易记:左边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合在一起意谓妇女拿着扫帚在家劳动,生动形象!若改成“妇”,岂非不伦不类?意见传到周总理那儿,他笑着说:“我觉得这个字改得好,‘女’加歪‘山’,分明是指当今妇女推翻大山得解放...

咬文嚼字 2025-03-07

十字街头|应是《阁帖》“跋”

参观某单位举办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发现其中一幅书法作品名为“阁帖跛”。这个“跛”显然有误,正字应是“跋”。跋,音bá,形声字,从足,犮(bá)声。常用义为越山过岭,如跋涉、跋山涉水。也指踩踏,如跋前疐后。作名词时,“跋”可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如题跋、跋语。《阁帖跋》是著名书...

咬文嚼字 2025-03-07

“免费赠送”是慎用词!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能想到吗?

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免费赠送”的宣传语和新闻报道。比如下面的:2025年1月14日13时许,H市某小学学生陈某某报警:称在家中玩手机游戏时,有人私信可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于是,陈某某便与对方互关了抖音,并进行视频通话。后对方诱导陈某某拿着爷爷一步步指导操作下,其爷爷手机共计被骗13462元。陈某某被对方以虚假服务方式诈骗13462元。...

咬闻嚼字 2025-03-07

“消防栓”是慎用词!这么多年一直搞错了,以后千万别再用

看了各项应急预案,督促企业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做好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工作。看看正确写法:去年以来,乌当区新都花园小区业主持续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反映小区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楼道内的消火栓水带、水枪缺失,消防管道不通水等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在乌当区消防救援大队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以解决。同时,市场内存在室内消火栓被杂...

咬闻嚼字 2025-03-07

每月一得|好标题就应不绕圈子、直击要义!

新闻标题的本质功能是以尽可能简洁凝练生动的语言,传递新闻报道的核心事实或其背后的重要意义,让读者能迅速了解新闻“概貌”,引发其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在新闻业务实践尤其是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中,或因过于求“全”求“大”,或因对报道中新闻要素把握不准,部分稿件的标题显得较为空洞虚浮,陷入“口号式”“概念化”误区,缺乏应有的个性和亮点,稿件...

从新闻结构谈高校宣传稿件的写作思路

高校新闻写作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既需遵循新闻写作的普遍规律,又需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和受众需求,形成规范与创新兼具的写作模式。以下从新闻结构的五个核心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出发,结合高校新闻的典型案例与写作技巧,系统阐述其要领。一、标题:第一印象的“点睛之笔”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校新闻标题...

高校宣传工作如何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四个秘诀

为什么要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身边人故事"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清华大学2023年传播效果调查显示,校园公众号阅读量TOP10中,有7篇是人物特写报道。这类故事通过三个维度构建传播价值:情感共鸣:95后、00后更倾向"共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显示,真实人物故事引发的互动率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