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化宣传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党中央的引领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热潮。青海省为了更好地学习党中央精神,向青海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

我眼中的青海

我眼中的青海

还有几分钟,飞机就要起飞了。“来,我们来照相!”我们几个望着诗琪的手机,嘴角上扬,照了一张相,再发给我们的同事,写着:我们出发到青海去咯!我很兴奋,也很期待。这是我第二次去中国。第一次是去广州,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好好地、尽兴地去玩儿。这次出发前...

因为热爱

因为热爱

华外记协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精益求精的记协人才是今天的模样,也因为有了记协,才让学生记者们有了更多可以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记协的今天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导,也离不开每一届学生记者的认真工作。校大学生记者协会在记协人心里是一份执着、一份热爱,更是一种信...

初

又是一年的初雪。雪下的不大,白色的小不点到处雀跃,随着风夹在树枝缝里,飘落在长椅上,逗留在屋檐边,或是趴在人们的帽子上。每一朵雪花都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像是落叶归根。我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放在嘴边,呵了几口气,又搓了搓。“真奇怪,我以...

先自沉稳而后爱人

你是否会感到迷茫?是否会突然悲伤?是否会感怀时间飞逝?我们的生活在指缝中匆匆的过着,我们也在转瞬即逝中抓紧着什么,我们也都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大多数人所谓的迷茫,并不是找不到机会,也不是命运的不公,而是因为懒惰。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只是读书太少而又想的太多”。荀子在两千年前就写下《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论断。...

想起昨夜一场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首诗,蕴含着内心世界的积极、阳光、向上。读到此诗时,正是秋分时节,正是石化学院迎新的日子,正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情感迸发季节。便想起昨夜的一场雨,有人曾哀叹道“秋风秋雨愁煞人”,也会有诗人叹赞到“我言秋日胜春朝。”西北的雨来势汹汹却又走的匆匆,而兰州作为西北城市的...

生命的支撑———亲情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感情让人为之震撼,那一定是亲情。我常常认为,生命之所以存在并坚强,完全是因为看似平常的亲情。亲情是什么呢?才疏学浅的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去形容它,我只能说,当我可以感受到它时,我已经承受不住它的力量了。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中就描写了一种使人潸然泪下的兄弟情。李光头和宋钢是重组家庭成为的兄弟,小小年纪的李光头和...

北村之恋(上篇)□周长龄

“恋”字何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尚付阙如。我当如何解读呢?北村又有何可恋的呢?寻路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自1995年我搬出北村至今已廿馀年了。虽然家搬了,可是心怎么好像至今仍留在那里呢?进入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门,沿大中路向西约二百米内,往北约三百米到达与天津大学交界处的这一片,就是北村。从校区鸟瞰图上看,北村好像棋盘上两个方格而已。...

北村之恋(上篇)□周长龄

北村之恋(上篇)□周长龄

“恋”字何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尚付阙如。我当如何解读呢?北村又有何可恋的呢?寻路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自1995年我搬出北村至今已廿馀年了。虽然家搬了,可是心怎么好像至今仍留在那里呢?进入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门,沿大中路向西约二百米内,往北约...

百年印迹见证历史

百年印迹见证历史

1890年,济南华美医院2000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3年,青岛院区一期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寿命极限,许多品牌、组织甚至国家等社会产物也难以避免如此漫长时光的侵蚀,在历史的风尘中化为齑粉。在齐鲁大地上,历经120多年...

拥抱初心

2017年6月,又一个被太阳炙烤着的夏天。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池塘里的荷花热情地绽放,校园内弥漫着临近放假的轻松,然而在教学楼会议室里,一群青年学生却郑重地举起他们的右手,庄严地宣誓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是见证者之一。在热烈的掌声中,支部书记宣布4位学长、学姐成为正式党员。我作为预备党员,心情再也无法平静。只记得周围满是同学...

飞走的白鸽

我在一个困厄的冬日遇到一只白鸽。它降落到我屋子的窗台上,半眯着眼睛蜷缩着看我。我知道,它可能是因为归途太远,天气太寒冷,无处可去。窗外枯枝败叶满目,天气分外寒冷,让我伸不出手。我冷漠地看它,因为我从未想过要温暖一只白鸽。可我的窗棂破旧,年久失修,期待新生命,期待一只白鸽。我拗不过窗棂,让它进来,躲避寒冬。它太刺眼了,在我几平方米昏暗的...

那一抹春夏秋冬

韵,是古镇花袭,轻挑一树梨花,散满地月牙白;韵,是春潮带雨,倚窗聆听,留得一池碧翡,点染涟漪;韵,是一支竹笛,擢纤纤玉手,扬半世浮华。韵是落笔时的浅琢慢斟,是梦时回忆的支离破碎。最美不过花好月圆,最成韵不过家乡点滴。年少最好的记忆留给了家乡,心间最沉的韵便包含了家乡那抹春夏秋冬。春韵:娇花压野,细雨绵绵家乡有两栋房子,一栋是黄土青瓦垒...

九江学院报 2018-06-15 51

蛰伏

夏,无声无息地来了,睡了一夜,自清早就已经感觉到了一天的燥热。打了盆清水,擦了擦睡醒的余汗。撩起几缕细碎的短发,用发夹整齐地固定在脑后。挑了一套干净利落的套装换上,出门。六点的太阳并不太烈,却也有几分晃眼。眼睛适应了夜晚的黑暗,难免有些不太习惯,还是下意识用手挡了挡眼睛,避免太亮的光刺痛那黑暗的余温。一路打着哈欠,没精打采的,周围来来...

九江学院报 2018-05-30 44

时空异化中的爱情与救赎———读《摆渡人》有感

单亲女孩迪伦,十五岁的世界一片狼藉,心中无比痛苦。她怀着出现转机的希望,决定去看看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当她从昏迷中醒来,等待救援,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奋力爬出火车残骸,来到一座近乎荒芜的山坡。在这里,她遇到一位神秘而冷漠的少年———男主人公崔斯坦。从他那里,慢慢了解到自己是那场车祸中唯一死去的人这个残酷...

九江学院报 2018-05-15 43

都市生活的魔镜——简评《消失的搭车客》

“坐公交车前,先摸一下椅子,看有没有针,那一定是恐怖分子或艾滋病人扎的!”“夜晚不要独行,会有把女孩卖进深山的人贩子,或开着车想要盗走你器官的坏小子!”游学在外,妈妈的叮嘱与担心从未停止。看似真实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话语,其实源自各种似是而非的媒体报道、坊间传闻,或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危言耸听式的转发警告。而最根本的来源,或许是千千...

理想故事的逻辑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应邀出席“山东大学民俗学高层论坛”,并带来题为“理想故事的逻辑结构”的讲座。讲座伊始,施爱东就讲座主题进行简单分析。他认为所谓“理想故事”不是某人讲述的某个具体故事,而是具备完整结构、符合故事逻辑,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被抽象归纳的、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型故事。他简...

那些零星的光芒那些零星的光芒

初识黑夜,是无知中的好奇产生万丈光芒指引我去发现真实,但识得黎明后,才明白黑夜的感悟。只有经历过命运的嘲弄,才愈加显得幸福的可贵。在以后的每一个傍晚,我总会静静地等待那个特殊的过程。就像每部电影需要一颗顽强的心来接受和消化,每一场心酸和感动也总应该夹杂着眼泪和醒悟,在黑夜中穿行,那里才是内心最真实的时刻。那些触动自己的瞬间就是一生乍现...